一市級醫院兩天收治9名中暑患者,3人死亡,一人住進監護室搶救

中原醫生 2018-07-26 18:40:53

僅兩天的時間內,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的9名中暑患者中,2名患者為救前死亡,並懷疑重度中暑。其中,被接回醫院治療的4名患者均被確診為“熱射病”。目前,1名患者已經死亡,1名患者正在ICU搶救中,1名患者情況好轉後轉入普通病房治療,另外1名已經痊癒出院。

在近期急診科接回的中暑患者中,一名患者姜先生因中暑引起惡性心率失常,急診科醫師孫軍傑、王蕊和護理組全體人員給予積極搶救,經快速降溫、補液及三次電復律等一系列搶救措施,患者轉危為安,痊癒出院。由於搶救及時有效,患者目前已經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中,為了表達感謝之情,特意為急診科醫護人員製作了一面錦旗以示謝意。

4°C生理鹽水、自製冰袋,保持有效降溫

4°C生理鹽水

急診科自製冰袋

降溫措施:冷敷法

不同的體溫帶給人體的損傷是不同的,對於接回的中暑患者來說,體溫可能高達40°C上下。降溫的目的在於使核心體溫在10-40分鐘內迅速降至39°C以下,2-3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C以下,以阻斷熱損傷。

除了將病房內溫度保持在20-24°C以外,急診科准備了充足的4°C生理鹽水進行灌腸和胃灌洗。並自製冰袋,分別置於患者散熱較快的雙側頸部、腹股溝及腋下。

輕度中暑要重視,當心引發“熱射病”

馬婉嫕介紹,夏季中暑治療不及時將引發“熱射病”,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這種疾病死亡率高達50%,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持續悶熱會使皮膚的散熱功能下降,體內熱量不能發散,此時熱量集聚在髒器及肌肉組織,導致汗出不來,進而傷害到中樞神經,出現高熱、無汗、口乾、昏迷、血壓升高,呼吸衰竭等現象。

冷處理細觀察“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在高溫、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感到全身乏力、頭暈、胸悶、心悸、惡心、大汗、口乾、四肢發麻。

【緊急處理】有中暑先兆者一般在補充水分或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後,稍加休息,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輕症中暑:如果未及時處理,中暑的症狀進一步惡化,體溫升至38℃以上,出現面色潮紅或蒼白、嘔吐,表情淡漠或躁動不安,皮膚乾熱、皮膚彈性差,血壓下降、心率快等早期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的表現,但沒有明顯的休克及暈厥。

【緊急處理】除了參考中暑先兆的處理外,有早期循環衰竭傾向的人,需要靜注糖鹽水補充血容量。

重度中暑:出現昏厥、昏迷、痙攣、高熱及循環衰竭等。

【緊急處理】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補充鹽水或飲用電解質溶液可迅速緩解熱痙攣症狀,並做好積極轉運准備。

最後一條也很重要!

溫馨提示:馬婉嫕提醒有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高溫天氣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時,一定要考慮到是否存在中暑的可能。並盡快到醫院就診,及時將情況轉告給醫生,以免耽誤治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