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樣形容哈佛等名校的教學特點:多數學校是老師在岸上教學生游泳,或老師下水和學生一起游泳,而頂尖名校是直接把學生扔到水裡,讓他們自己游泳。

非常多中國孩子從小的學習成績都不俗,但有所欠缺的便是“自主學習力”。這影響到的首先是孩子的興趣和專注力,以至於到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增加、效率下降,進而學習成績下滑,而這並不是報輔導班就能解決的。今天,我想就引導孩子建立正面的學習態度,激發內在學習興趣談一談。

背誦力不是學習力

一味刷題,其實是在拒絕思考

要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前提一定是有正確的學習目標。

以數學為例。很多孩子學數學都是死記公式和解法。但從我過去的經驗,和我對周圍學生的觀察,我很確定一點——越是嘗試死記公式和解法,越是無法學好數學,然後就會變成一個死循環,覺得數學非常無聊,討厭數學。

小學階段的數學,只要按照老師課堂上教的方式,不理解甚至可以背下來,在數學考試中,你同樣可以獲得不錯的分數,獲得父母的嘉獎。但到了中學,情況變了。即使像小學一樣,用不理解就背誦的方法,真正上了考場,分數也不見起色。因為,初中或者高中,太多題目是無法靠死記硬背解決的。而且,這種現象會隨著年級的增加,變得越來越明顯。

我想,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一開始也曾嘗過一番努力。做練習的時候,不會做的題目就做兩遍,成績不見起色,就做第三遍吧,還不見起色,就做第四遍。可是,這樣重復做,卻遲遲無法達到進步,努力沒有得到回報,孩子就會覺得非常沮喪,對比之下,英文、歷史等科目只要努力、死記硬背,就會獲得一定的成果。碰到這樣的情況,任誰都會想說,可能是我沒有數學天分吧?最後導致對數學厭倦,認為數學很無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培養邏輯能力。無論數字、圖形、函數、方程、向量、數列等等,都是用來培養邏輯思考的工具而已,而邏輯思維鍛煉,只能靠我們用大腦去完成。對那些似懂非懂的學問,如果你從頭到尾只打算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那就等於在拒絕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養成思考“為什麼”的習慣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在記憶任何一個知識點之前,都要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知識點是這樣的,搞清楚背後的邏輯。這個步驟至關重要,但很多同學、家長卻不願意在這上面花時間,寧願花大力氣在事倍功半的“刷題”上。

在中小學時代,我應該算是一個“壞學生”,我不愛做老師發下來的一張又一張的試卷,唯一能讓我激動起來的東西,就是馬達。我當初迷上了一部日本動畫片《四驅兄弟》,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四驅車。

那正是我上中學開始接觸物理的時候。別人眼中的教材,在我這兒就是一本“修煉秘籍”,剛發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哪個部分對我的賽車有幫助,連小字部分都不放過:什麼是摩擦力,如何通過軸承來減少摩擦力;我還主動提問,課後和老師探討什麼樣的形狀可以降低空氣阻力;使用什麼金屬可以提高導電能力;速度與齒輪的比例關系等。

結果,在這種“不務正業”中,我的物理成績“順便”就飆升了。我想,如果當時僅僅是為了學好物理和數學知識而學習,我可能永遠是一個“差生”,或者就算刷題有效果,在畢業後不需要再學習這些知識時,我也不會再主動去研究它。當年這個研究的過程,就是在我心裡種下一個學習的態度,培養了我思考“為什麼”的習慣,這是學習物理的起點,也是學習任何學科的起點。

善用生活中的道具

不讓一本教科書擋住了所有視線

後來,我在美國中學教書,深深感覺到美國老師的教學理念也是如此——“不能讓一本教科書擋住了學生所有的視線,使用各種方法去激發他們的興趣。

比如數學,美國的老師會使用很多道具,最主要的就是數獨,3X3、4X4……培養孩子數的感覺,並且相互抽題,破解對方作為一個挑戰,去美國,地鐵裡,很多人都在拿報紙玩數讀,我經常玩,據說破解的題還有獎金,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如玩一玩數讀,給孩子培養一下數的認識。

比如物理和自然。他們的老師會先拋出問題討論:為什麼蜜蜂的蜂窩不是圓形?蜘蛛網有什麼奧秘?……然後再以揭密的形式告訴大家答案。比如蜘蛛網,它不是圓形,是無比復雜的多邊形,從中間向四周發散,形成等腰梯形的形狀,這樣蜘蛛網受到大自然的破壞,蜘蛛可以第一時間趕到那個地方修復,趕到現場搶救。

現在非常流行的使用3D列印建模的軟體,很多學校都有的,這確實是一個好東西,我自己也在研究,也在玩,是可以培養孩子對幾何空間的了解,通過軟體可以看到幾何形狀的構造,可以轉動鼠標360度觀察圖形,有趣好玩。學生通過動手做,邊學邊做,還能了解到空間的感覺,並且能列印出來,這是非常好的工具,大家要善用工具。

有的同學家裡沒有3D列印軟體,沒有關系,如果孩子比較小,可以用折紙,這是極好的方法,比如折正方體、長方體,研究錐體,有的學校就是這樣,布置一下折手工,最後做球形一樣的多面體,讓這些學生了解到立方體的腳、邊、面,還有四維空間怎麼樣,讓學生創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