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中班,有一次,他不無抱怨地跟我說:“你說現在幼兒園,學費那麼高,也沒見孩子學到什麼有用的知識。”

很多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學習內容認識不夠。

例如家長接孩子放學,最愛問的一句就是:“今天學什麼了呀?”

如果聽到孩子回答:“學了算數、拼音、字母。”這些實用性知識,就認為孩子今天是有所收獲的。

其實比起學習知識,自理能力培養、好習慣養成、人際交往能力等才是幼兒園應該教給孩子最核心的東西。

因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要在乎開跑的時候多搶幾步,應當在乎持續的動力和能力。

正如一位德國媽媽所說:“在幼兒園三年4000小時裡,孩子學會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時間,自己約會,自己制訂計劃,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東西,自己找警察等生活能力。孩子真正學到的是教養,是待人接物,是好習慣,是生存技能,是同理心和關愛別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足以證明幼年時期的塑造對孩子終身發展的影響。幼兒園的教育,正是為了給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礎。

孩子在幼兒園,學好這4點才是最關鍵的:

1

培養獨立、自理能力

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孩子在家中,習慣了事事依賴爸爸媽媽,有了問題也總是會尋求大人的幫忙。

到了幼兒園,孩子必須要和家長短暫分離,自己一個人面對新的環境,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如果適應的好,獨立、自理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在幼兒園,老師會帶著孩子一起,學習一些家長沒有時間或沒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一點一滴的小事,比如自己吃飯、穿襪子、穿衣服、自己洗手、自己整理玩具,等等。

和一群同齡夥伴一起做這些事,孩子會覺得更有趣,行動更積極。在愉悅的氛圍下,孩子可以更輕松地掌握各種生活小技能。

家長要捨得與孩子分離,不要總是心疼孩子,回家又開始事事包辦。應當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為孩子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養成良好習慣

3-6歲是一個人心智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段時間內形成的習慣具有終生的影響力。

孩子早期在家庭生活中,很少會有規矩的約束,各項活動比較自由。

例如,不想起床了就賴床,不喜歡吃的菜就賭氣不吃,反正會有爸爸媽媽來哄著他、由著他,但是到了幼兒園就不一樣。

在幼兒園裡,各項活動安排井然有序,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情,必須服從管理,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規則意識,懂得調整、約束自己的行為。

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逐漸就會養成早睡早起、講衛生、不挑食、用完東西放回原位、規律飲食、熱愛運動等一系列好習慣,這對孩子來說將是一生受用的財富。

但是好習慣的養成應該是一個連貫性的過程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一回家就放鬆,例如晚睡晚起、暴飲暴食、沉迷電子游戲。

如果在家裡也能建立一定的規則,讓孩子堅持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對孩子的教育,將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鍛煉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一般孩子在3歲以後會有和別人交朋友的訴求。

現在的孩子,在家裡被大人捧著、寵著,平時也難得有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很多社會化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常出現以自我為中心、霸道、不合群的現象。

到了幼兒園,孩子能充分地跟小夥伴一起玩:追逐賽跑,角色扮演,一起做手工,一起畫畫唱歌……

比起在家庭,孩子玩的內容擴大了,互相模仿、互相合作、彼此分享、建立規則、交流溝通。

在與夥伴交往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相應的心理品質。 比如,懂得換位思考、具有同理心、學會與他人合作和分享……

為了融入群體,和喜歡的小夥伴維持良好的友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學好人際交往這一課,將幫助孩子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4

懂得文明禮貌、尊重他人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講禮貌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朝著長輩大呼小叫、餐桌上只挑自己喜歡的菜吃、走路橫沖直撞、冒犯了別人也不懂得道歉的孩子,人人避之不及。

有禮貌、言行有分寸的孩子,到哪裡都招人喜歡,也會給他帶來額外的幸運。

在幼兒園裡,禮貌教育並不是課堂上的形式主義,而是滲透在孩子們每天的生活中、環境中。

不僅孩子們遇到老師和保育員都要主動問好,老師們也會互相打招呼,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禮貌環境。

孩子在幼兒園裡應當學會基本的文明禮儀、禮貌用語。比如,教會孩子在跟小夥伴借玩具的時候,學習說“可以嗎”、“謝謝”、“請”等詞匯。

除此之外,教孩子尊重他人,見人問好,尊重別人的隱私,用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提前徵求同意,進老師辦公室前要敲門,等等。

孩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正是需要從這樣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在一個良好環境的熏陶下逐漸培養起來。

當然,孩子在幼兒園學習這些事情的同時,家長也一定要拿出積極配合的態度,在家庭教育中也始終貫徹好這4個方面的教育,才能養出一個習慣良好、品質優秀、有教養的孩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