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各位奶爸奶媽們分享“提高幼兒智商最有效的方法”

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應該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吧。商店裡琳琅滿目的益智玩具、莫扎特音樂CD、宣稱能開發幼兒智力的DVD,都在刺激新手父母的神經:我不買這個,別人買了,是不是我們家娃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這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美國也有同樣的問題。美國有一套很有名的嬰兒啟蒙DVD,叫BabyEinstein(嬰兒愛因斯坦),推出後短短四年銷售額增長了25倍,達到2500萬美元(2001年數)。可見美國家長們同樣渴望提高孩子的智商,巴不得孩子們都成為愛因斯坦。

BabyEinstein系列DVD是那麼有名,以致於很多學者都開始研究它的效果,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提高幼兒的智商。結果和很多自由心證的育兒知識/產品一樣,號稱“從嬰兒的視角出發”設計的能提高嬰兒認知能力的BabyEinstein,也經不住科學實驗的挑戰。

最先發難的是華盛頓大學的FrederickZimmerman等研究員。他們在JournalofPediatrics(兒科期刊)上撰文聲稱,讓8-16個月的嬰兒看幼教視頻(特別指名BabyEinstein)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反而使這些嬰兒在標準的語言發展測試中得更低的分數。

2008年,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表明2歲以下兒童一天看一個小時電視(包括嬰幼兒早教視頻)“並不會提高或損害認知和語言能力”。算是免費為BabyEinstein做了次無罪辯護,但是同時也打了它一巴掌–說好的提高智商的效果呢?

2010年,PsychologicalScience(心理科學)發表的一篇論文對持續看BabyEinstein一個月的嬰幼兒做了調研,發現這些孩子“並未比其他沒有看過這個視頻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視頻中出現的詞”。話說得有點拗口,但基本上意思就是:看了和沒看一樣。

好吧,看專為嬰兒設計的益智類DVD沒有用。聽音樂呢?玩益智玩具呢?有用嗎?適當地聽聽音樂和玩玩具(不管是不是商家宣稱的“益智”玩具)自然沒什麼壞處,本身就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是常爸目前並未找到科學實驗來證明這兩項活動對孩子的智商有顯著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每個父母都會給孩子聽音樂,買玩具,所以很難做個比較實驗。

真正被實驗證明對孩子智商有影響的,其實是在孩子3歲以前,和他說話的“量”。簡而言之,想讓你的孩子變聰明,先把自己變成一話癆。

這個實驗是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BettyHart和ToddR.Risley在1995年出版的書裡提到的,後來被很多腦科學、心理學的專家在論文中引述,得到較廣泛的認可。

他們跟蹤研究了42個家庭:從孩子10個月開始一直到3歲,研究員們每個月到這些家庭去錄一個小時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情況。到孩子9歲時候,研究員跟進研究了這些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這些研究員對收集到的大量數據(包括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內容、數量、語氣、用詞多樣性等等)進行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幼兒的語言能力及智商與家長和孩子說話的量相關性最強。

在這個研究中,和孩子說話頻率最高的那組(A組),平均一小時說2100個詞;中等的那組(B組),1200個詞;最低的那組(C組),平均600個詞。假設一天和孩子互動8個小時,那麼到3歲的時候,C組的孩子比A組的孩子要少聽1300萬個詞!這個數量的影響是巨大的:A組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平均詞匯量是C組的2倍。

研究還發現,在孩子3歲以前和他/她多說話,會提升他/她的智商,即使在考慮重要的變量(如家庭收入等)後做了適當的調整,結論依然不變。到3歲的時候,A組的孩子智商顯著高於C組的孩子;到上學後,A組的孩子的閱讀、寫作、語言表達等方面均顯示出明顯優勢。

一小時2100個詞聽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平常人在工作之餘與別人交流說的話,平均起來都不止2100個詞/小時。所以,無需為了達到2100詞的目標,刻意對著孩子喋喋不休–過猶不及,過度的刺激對孩子也不是什麼好事。只要家長拋棄“反正他/她也聽不懂”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向孩子描述身邊的事物,這一目標是很容易實現的。比如,帶孩子出去逛,不要推著嬰兒車走半小時不說話,而應該向孩子描述一下環境,如“今天天氣真好,你看天多藍。今天的溫度是25度,不冷也不熱……”不用過多考慮孩子是不是明白“藍”是什麼顏色,“冷”和“熱”是什麼概念,也不必刻意選擇非常低幼的語言來描述事物–很多家長之所以跟孩子交流得少,是因為時刻惦記著把詞匯降到低幼水平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總而言之,提高幼兒的智商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多和他/她說話。讓當我們都變成話癆吧!

常爸總結

有一些父母為孩子買了很多益智玩具、音樂CD、幼教DVD,但平時和孩子說話的時間很有限;他們以為自己為了培養孩子已經盡職盡責,其實從內心深處,是希望將教育的責任推到電子產品上。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於批判電視,或者否認玩具、音樂CD等的重要性,而在於強調常爸一直以來的觀點:陪伴往往是最廉價也是最有效的教育,任何商業產品都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最後要再強調一下“過猶不及”的概念。孩子的大腦也需要有放空的時候(down-time),千萬不要在孩子疲倦、放空的時候,為達到2100詞/小時的目標,硬拉著孩子聊天。同時,當話癆家長僅適用於低幼兒童,上了小學再這麼嘮叨,只怕會激起孩子逆反心理,說得越多越遭人嫌。不管誰寫的育兒文章,再科學也不過是提供一個大方向的指引,具體實施時請一定要把握好“度”,免得適得其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