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喀拉哈裡沙漠中一位正在吸食菸捲的那馬部族婦女 吸食香菸(英語:Tobacco smoking,或稱抽菸、燒煙、吸菸,粵語與閩語皆作食煙,閩南語作食薰)是從燃燒菸草產品吸入菸草的致癮化學物質尼古丁,特別是吸食香菸、吸食雪茄、使用菸斗等行為,香菸的主要成份包括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 吸菸行為其實同時損害吸菸者及附近被動地吸二手菸者的健康,因此歐盟及美國都允許僱主拒絕聘用及開除吸菸者,而許多國家也規定室內公共場所不得吸菸、禁菸令也開始延伸至許多室外場所、有一些地方甚至立法禁止私人住宅吸菸。吸菸者及被動吸菸者也會吸入數千種有害化學物質,吸菸除了引致口氣、牙漬、咳嗽、痰多或喉部不適,更會引致各種病症,尤其是肺癌等疾病造成肺部嚴重損害。 吸菸是菸草消費的最常用的方法,菸草熏是最常見的物質。常混有添加劑,然後裂解農產品。產生的油煙吸入肺部的肺泡中的活性物質通過吸收。 目錄 歷史[編輯] 吸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開始在南美培育農產品消費,後來演變到燃燒的植物物質,或者因意外事故或探索其他方式消費的意圖。許多古代文明,如巴比倫人、印度人和中國人在宗教儀式中燒香。這種做法後來通過天主教和東正教教堂。在美洲吸菸可能有它的起源在焚香儀式的巫師。 北美東部部落會進行大量的菸草袋作為貿易項目,部落的人民往往會用菸斗抽菸。吸菸,菸草作為醫藥用途。作為一種止痛劑,它用於耳痛和牙痛。
一個以吸菸者為主角的時裝攝影作品。 美洲印第安人已經在種植菸草,哥倫布親見阿拉瓦肯族(Arawakan)印第安人的菸草。詹姆斯城(Jamestown)人約翰·羅爾夫(John Rolfe)是第一個知道如何種植菸草的人。1612年羅爾夫引進素質優良的菸草種子,種出來的菸草品質更好。他在維吉尼亞州種植,並在英國出售,風味更受歡迎。John Rolfe和包爾坦酋長的女兒普卡康蒂公主(Pocahontas)結為夫妻。普卡康蒂的兒子Thomas Rolfe繼承父親的菸草種植業。 法國人Jean Nicot在1560年推出的法國菸草,菸草,然後蔓延到英國。如同咖啡和鴉片,菸草只是許多最初是作為一種醫藥用的麻醉品之一。 佛教和尚戒飲酒,酒是五戒之一,但未提到戒菸。《四分戒》中第四卷甚至提到佛祖教人為了治療熱帶性疾病去吸菸的方法。中國佛協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通過《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明確禁止吸菸。 香菸約於明朝末年傳入中國。1637年,崇禎為了禁菸,勒令以斬首示眾懲罰私種私售者[1]。不過遼東與後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導致禁菸過程出現障礙。《清史稿》列傳十八有遼西將領孫得功駐守義州時曾疏言:「禁淡巴菰,令未能行。步兵皆用火器,尤宜申諭戒革……」。清初士人王士禛的筆記記載:「今世公卿士大夫下逮與隸婦女,無不嗜菸草,田家種之連畛,頗獲厚利。考之《本草》、《爾雅》,皆不載。」[2] 目前只有略高於5%的世界人口受到反吸菸法的保護。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與吸菸相關的疾病每年導致大約500萬人過早死亡,其中有大約60萬非吸菸者死於二手菸的危害。[3] 吸菸的影響[編輯] 在1920年代後期,德國科學家發現吸菸與肺癌之間的聯繫,導致在現代歷史上的第一個反吸菸運動,儘管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軍人皆無法不吸菸,這個運動即告夭折。1950年,英國研究人員展示了吸菸與癌症之間的明確關係。 毒性比較[編輯]資料來自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關於常見管制藥品其傷害性及成癮性比較,包括煙、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