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都十分愛孩子,可有些愛一旦過度就會變成一種傷害。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懂感恩,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可,愛是需要控制,不能過度的。把握不了分寸,毫無原則的愛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人。

第一種:包辦代替

孩子都是弱小的!所以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人來説明他們。我們打著“孩子還小”的藉口一切包辦了。即便等到孩子上幼稚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家長們也不知反省。於是我們總不難看到類似“某大學生每週要將衣服寄回家給爸媽洗”的新聞!何其悲哀!

第二種:過度保護

“不許和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欺負你!”“不能爬那裡去,危險!”這樣的父母可以對孩子的態度可以用“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來形容。為了所謂的安全,哪裡都不許孩子去,只能待在家裡。玩滑滑梯怕孩子摔了,和別的小朋友玩擔心孩子被欺負,不管孩子多大,他們都不相信孩子能自己照顧自己,一定要自己時刻在身邊近距離盯著。漸漸的,孩子就變得膽小無能,沒有自信了。

第三種:特殊待遇

買了好東西先給孩子吃,如果孩子想全部吃那大人就自覺都不吃了。有好東西也要先給孩子,這樣的溺愛方式特別容易出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習慣在家高人一等,一點也不懂得分享和同情他人,長大後必定會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容易墮落被排擠,因為這個社會上可不都是他的爹媽!

第四種:過分注意

同第三種不同的是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許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但習慣被當做中心: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很可憐的,因為他所有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基礎上,一旦發現自己其實不過只是家裡的“太陽”,失望要麼導致孩子極度自卑,要麼走向另一個極端:自暴自棄!

第五種:生活懶散

這樣的孩子沒什麼規矩,更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小小年紀就只懂得享受,長大後更不會成為一個勤奮的人!

第六種:大驚小怪

“哎呀,摔倒了!”“哎呀,寶寶,那個好辣,快吐出來!”有句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去嘗試的,但是卻被誤當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男孩女孩都養出一身“公主王子病”。禁不住一點挫折!

第七種:害怕哭鬧

孩子哭鬧的種類有很多種,孩子出生就會用哭來表達需求,但是不會無理取鬧。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越大越喜歡哭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縱容的:不分青紅皂白只要孩子一哭就哄、依從、遷就!這樣孩子不變的自私任性才怪呢。

第八種:祈求央告

這種溺愛方式是很常見的。一家人哄著求著孩子吃一碗飯,答應他只要吃一碗飯就給買什麼玩具等等,總之,完全沒有家長的威嚴,而孩子呢!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

第九種:當面袒護

“他還小呢!怎麼會做這些?”“他還小呢,你們小的時候哪有這麼棒?”這樣的話是不是經常能從爺爺奶奶的口裡聽到?每當父母教育孩子時,他們就會站出來袒護孩子,唱反調!很明顯,時間長了,孩子不僅不再懂得明辨是非,反而變得不尊重父母,因為一切都爺爺奶奶撐腰呢!

第十種: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完全不考慮是否真是孩子需要的,這樣的孩子必然會養成不懂珍惜的毛病,也不會懂得體貼他人!

雖然說這十種溺愛的行為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全部都有,但是不可否認,很多家庭或輕或重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尤其是有爺爺奶奶在的家庭裡,更容易溺愛孩子!家長們應該努力避免出現這些情況,同時也要記得:除了溺愛,我們還能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愛!

父母該如何糾正呢?

1.改變孩子自私自利的個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讓孩子習慣高人一等。在我們家,人人都是平等的,好吃的也是,一人一份誰都不會多,誰也不會少。同時我也會帶小峰常去社區裡玩耍,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過程,她也會一起交流,交換玩具等。正確的引導會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快樂,還能收穫友誼哦。

2.凡事不要包辦包替

每次逛超市,小峰都會主動要求幫我們搬東西,只要他願意去體驗,我們都不會拒絕。不要害怕孩子做錯做慢,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放手讓她自己去做。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動手能力和責任心,所以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才能培養出一個勤勞能幹的好孩子。

3.別剝奪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在家裡,在打掃衛生的時候,我也會讓小峰幫忙拖地,擦桌子等。還有小峰自己的玩具,書本,儘量讓他自己去收拾整理。童年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勇敢的做自己,孩子的獨立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援。如果我們總是以愛的名義束縛孩子,那麼自然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4.別輕易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

對於無理的要求,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儘量不要給予滿足。如果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輕易滿足之後,孩子並不會懂得感恩,也不會明白父母的不易。一味的遷就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囂張跋扈,日後難以管控。對於小峰的無理要求,我一般會採用轉移注意力或者置之不理的方法,堅決不縱容。

最後語: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的,希望可以成長的快樂幸福,所以就想滿足孩子的一切。可過分溺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埋怨父母,不懂反思,更不能明白父母的辛苦,自私自利。所以不要放縱孩子的無理要求,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正確的引導,讓他自己去面對和承擔責任。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