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我們自私的地方在於我們期待孩子按照我們的想像去成長,不然孩子就不是好孩子。

我們仗著自己是過來人,就對孩子指指點點,我們都忘了自己小時候被貶低被嘲笑被打被罵的時候那種痛苦的感受。

直到我們成年,我們美化了自己曾經受到的傷害,把那些痛苦硬說成是教育,然後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真的要放棄自己的幻想和執念是很難而且很痛苦的,但是至少我們要知道還有另一條路,可以盡情的尊重孩子,愛孩子,同時相信這些美好的感情終究會開出美好的花朵。

2

最好的尊重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的:“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

大人總覺得輕易就能看透孩子,憑借自己的臆想,過多地打斷孩子說話,甚至給孩子當頭喝棒,扼殺的不僅是孩子的善意,更是孩子的心靈。

單純的孩子,雖然懂得不多,但表露的情感卻是真實的,他們毫無保留對家人表達的愛,一旦受傷,就會變得小心翼翼。

其實,在生活面前,父母從未長大,還不懂體會愛和被愛。

讓孩子把話說完,別讓你的呼來喝去,換來孩子的小心翼翼。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3

沉默有時勝過千言萬語

有位媽媽聲帶上長了結節,醫生強迫她禁聲,至少十天不許說話。

這天,兒子放學回家,進門就嚷:“我恨老師!再也不到學校去了!”

如果平時聽到兒子這麼說,媽媽一定要嚴厲地訓斥他。但是,這一次她沒有這樣做——她不能講話,只能看著下面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氣憤的兒子蜷伏在媽媽身邊,把頭枕在媽媽的膝蓋上,傷心地哭著:“媽媽,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我拼錯了一個字,老師給我指出來,結果同學們都笑我,真沒面子!”

媽媽只是摟著傷心的兒子。兒子沉默了幾分鐘,從媽媽懷裡站了起來,平靜地說:“我要去公園了,同學還等著我呢。謝謝媽媽!”

媽媽的沉默給了兒子一個傾訴的機會,使他能夠向媽媽吐露內心的痛苦。媽媽明白了,這時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的教訓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傾聽他的訴說。

沉默有時勝過千言萬語。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一個奧秘。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說:

“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

孩子有不同尋常反應時,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

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父母總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自己聽不懂孩子的心聲,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實,這些都是父母不等孩子把話說話,生活給父母開的“罰單”。

世上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容易犯錯,也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讓人自豪。

孩子給我們帶來甜蜜,也給我們平添憂傷。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疼愛有加,但真正尊重孩子的很少。

孩子成長路上無小事,比起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更希望父母關注他的點點滴滴。

讓孩子把話說完,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忽略他們的感受,養育孩子如同栽種花草一樣,是需要時間來呵護的。

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等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更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饋贈。

4

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員工因為同事的失誤被老闆罵,還不得不加班到很晚去補救,又累又餓的她回到家後越想越委屈,坐在沙發上忍不住掉了幾滴眼淚。

結果她3歲的女兒看見後,跑到她面前咯咯咯的笑,她就氣不打一出來,想自己怎麼就養了這麼個小白眼狼呢,沒忍住就打了女兒兩下,然後把眼淚汪汪女兒扔回了房間讓她睡覺。

第二天她氣還沒消,就質問女兒:“看媽媽傷心,你為什麼那麼高興?”

女兒說:“每次我一笑,媽媽就笑,我想讓媽媽笑”

聽到女兒這麼說,靜靜內疚的不得了,差點又哭出來……

再想想咱們自己,是不是也曾因妄自揣測孩子的善意,而錯過了孩子的真心呢?

所以,為了不讓小孩子的真心蒙塵,請多給他們一點時間,不要忙著打斷和斥責,而是讓他們把話好不好?相信妞們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當然,還有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聽,孩子就願意和你說。如果你想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那麼你還得懂得一些技巧。

5

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1、認真

在聽孩子說話時,你有沒有心不在焉?有沒有在做別的事?

不是出個耳朵,就叫傾聽了,總是不好好聽孩子說話,孩子自然就會失去和你交談的興趣。

試試關掉電視,放下手機,認真的聽孩子說話。你會發現,孩子變的更願意表達,更願意和你分享自己的感受了。

2、給予回應,但不打斷

在孩子傾訴的過程中,不管你是責怪、提問還是建議,都會打斷他的思路,讓她無法把話說完、說明白,甚至感覺自己被否定,最後就變成:“別管我!”了。

試試用“嗯”、“哦?”、“然後呢?”這樣簡短的句子來回應孩子,引導孩子把話說完。

我們要參與但不打斷孩子的話,有時孩子自己就會找到解決辦法!

3、接納孩子的情緒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給了孩子最好的解決辦法,她卻不願意接受,還提出一些更無禮的要求?

其實比起幫孩子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接納、肯定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妞們有沒有過不被理解的時候?在你又煩躁又氣憤的時候,別人還偏偏和你講道理,你是不是都想動手了?

孩子也是一樣的,只有當自己的感受被理解時,她才能走出負面情緒,從而用正確的方式來面對困境。記住,先處理心情,再處理問題。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婭瑪圖教授也說過:

大人的耐心傾聽,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認識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大人應該用耐心傾聽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對孩子在心理上和行動上的支持。 

所以,請好好傾聽孩子,成為那個走進孩子心靈的人吧。

對孩子來說,這世界上最動聽的話,也許不是“我愛你”,而是:“孩子,別急,你慢慢說,我在聽!”

-THE END-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