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董洪濤講授中醫治療皮膚病心得
張機書友會 2018-07-20 12:01:00
古人講“見皮休治皮”。皮膚病的發作部位在皮膚,但根本原因卻是五髒六腑的陰陽氣血失衡。若執著於治療皮膚,是治標未治本。
★以下簡談董師用中醫治療皮膚病的一些心得
- 一、皮膚病與“汗”的關系:
若長期不出汗,容易出現各種皮膚病,比如:牛皮癬、蕁麻疹等等。因汗出不暢,陽氣郁於皮下,郁則為火,火擾則癢,燒灼則為白屑。
- 二、治病要求本,不一定必需治療標症:
皮膚病的病因是由於五髒六腑的陰陽氣血失衡,只要把握了這一治療思路,不必拘泥於症狀,通過矯枉失衡,皮膚病亦可治癒。
例如:某女病人來治腰及肘部濕疹,癢甚,兼見月經前胸脹厲害,且腰、腹部怕冷,晨起口苦,睡眠可,月經色暗,脈弦滑,舌邊齒印,舌下瘀。辨為少陽太陰病,處以小柴胡湯合理中湯,加瓜蔞。連服三周,胃口變好,左手長出2個月牙,以上諸不適及頭暈消失,濕疹自愈。
- 三、麻黃在治療皮膚病上的應用:
麻黃宣肺走表,故可治蕁麻疹、牛皮癬等皮膚病。如近年有人報道用麻黃治療頑癬42例:麻黃15克,加清水一小碗,武火煎沸五分鐘,分兩次溫服,連續服十劑,全部痊癒。
慢性蕁麻疹、銀屑病、濕疹等皮膚瘙癢類疾病,其病機多由風邪客於腠理不散,郁遏不得汗出,或郁而化火,若伏於皮下,發為癢疹諸患。善治者用麻黃發洩郁熱,透散邪毒,則邪去癢止,而久病可愈。
為醫者當重視麻黃,對於一些久年皮膚病或能開一思路。
- 四、針刺治療皮膚病:
針灸治療皮膚病的思路:一則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常針大陵、勞宮、內關諸穴;二則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常取血海、三陰交、曲池、膈俞等,能涼血養血;三則皮膚病多屬風邪為患,故針風池、風府、風市以祛風。
因毫針刺入肌膚,即可引動經氣,繞於針下,經氣一到,則諸陰邪病濁自退。凡皮肢上出現的各種反應物,如瘢痕、白斑、濕疹、紅疹、癢疹、紅點、黑斑、黃褐斑、色素沉著以及皮下脂肪瘤等等,亦可在局部針刺或圍針,久久針之,使元氣宣通,有助於祛除其病症。
此外,凡屬火郁之病,都可刺絡放血。常用放血部位包括曲澤、尺澤、大椎、委中、膈俞、耳尖等。或用皮膚針扣刺,或三棱針點刺,或刺後拔罐。用刺血療法治療各種皮膚病,療效可靠。
例如:董師的一位德國朋友的媽媽患濕疹多年,查其兩側外踝上三寸許見一手掌大紅色濕疹,百治乏效。為其針瀉曲池、足三裡、血海,並在病灶周圍點刺小血絡,出其黑血,診治兩次。兩年後在奧地利相遇,其濕疹竟愈。
- 五、艾灸治療皮膚病:
艾灸能溫陽,也能散火。溫陽則中陽充足;散火則火邪外散,因此灸法能治皮膚病。由此推之,諸瘡疹毒癢皆可局部施灸,或直接灸,或隔蒜灸。
例如:濕疹可用艾條灸曲池、血海。
- 六、刮痧治療皮膚病:
濕疹、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皮膚過敏反應等等,常規取穴或用藥的基礎上,配合膀胱經大刮痧。從風池開始沿膀胱經一路向下,刮到委中、昆侖,刮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可能出現的反應。具體病情不同,出痧的部位亦不相同。
採用刮痧綜合治療皮膚病可以提高有效率。
- 七、皮膚病與排邪反應的關系:
皮膚病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排邪反應。比如,濕疹經治療後,往往大便中會出現泡沫狀或鼻涕狀物,這是濕毒被正氣化解後自大便排出;血虛血燥引起的癢疹經治療後,皮膚會出現新的紅疹,或者出現輕微的咳嗽,這是邪氣自肺衛向外透出的反應。此時不可濫用止咳藥,亦不可再用抗過敏以及激素類乳膏。
有的皮膚病非常難治,這往往是髒腑的排邪反應。此類皮膚病也不該治,一旦治癒,等於封閉了排邪的通道,邪毒內返髒腑,為害最烈。
臨床多見一些皮膚病(包括濕疹、癢疹、皮癬、瘡瘍等)往往是體內深層的濁毒熱邪(各種腫瘤多見)向體外排出的通道,這樣的皮膚病不能治,也治不好,除非深層的濁毒排完了,皮膚病往往可不藥自愈。
臨床發現,周身有各種皮癬(包括牛皮癬、腳氣等),或濕疹,或瘡瘍的人往往不會生腫瘤、水腫、臌脹等病症。分析其原因,這些癬疹瘡等往往是五髒六腑郁滯的毒邪向外排出的窗口。毒邪不盡,皮膚病總是難愈。
病家及醫者都應當重視觀察皮膚上出現的各種排邪反應,特別是大病重病在正確治療過程中最容易出現此類反應。
- 八、皮膚病的忌口與生活調理:
忌食異種蛋白:牛奶、燕窩、蠶蛹、魚蝦、蚌蛤、昆蟲等食物,也包括動物的頭肉、蹄肉以及平時少吃的野生動物的肉。
忌食高蛋白食物:奶、畜肉、禽肉、蛋類、魚、蝦等,又有大豆,黃豆、大青豆和黑豆等豆類以及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乾果類食物。
忌食動風之物,因其會促進發熱動風:牛肉、羊肉、公雞、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蝦、螃蟹、無鱗魚、鵝蛋、鴨蛋等肉蛋類食品
忌食辛香發散之物:韭菜、香菜、茴香、蔥、姜、蒜、調味品中的花椒、胡椒、酒釀、酒類、蠶蛹等。
生活中應規避風寒,否則,寒氣或內攻或外襲,則營衛失調,毛孔閉塞,邪無以出而致病情纏綿。
皮膚病是小病,若見癢治癢,見皮治皮,圖標而忘本,或過於重視激素、抗過敏類藥物,即會有損於肺肝腎,滯礙於二便排解濁毒,易導致變證多端。且此類藥物多損傷人體正氣,為解皮膚之疾而損人體之正氣未免以小失大之舉。
註:此篇為我的學生張翼整理,未做改動,原方發表。
本文來源:董洪濤博士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