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貼地爬行到蹣跚學步,從懵懂無知到漸懂人事。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的舉止文雅,那麼孩子的舉止也絕不會差;如果父母的語言粗俗,那麼孩子的用語也文明不到哪裡去。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孩子的未來,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要給孩子做榜樣。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為了孩子作為父母,都該做好這面鏡子。
1、 很多父母喜歡一邊埋怨,一邊付出,讓孩子沒有界限感,容易“雙面性格”12歲是孩子很重要的叛逆期,也是孩子人生第一個“劫”,是個叛逆,多變的年齡。很多父母發現這個時期孩子,就是不溝通、不說話也不快樂。孩子活在自我中,面對面坐著,一句話都不和父母說。
孩子這個時期非常迷茫,也比較糾結,喜歡自由,又迷茫,想逃脫父母的管教,又覺得無力反抗。孩子對父母長期的埋怨已經麻木,不再感謝,開始自我評判,不再對父母的越界行為退步,開始守著自己的心事。
2、 父母當孩子面動粗爭吵,感情中以孩子為籌碼相互廝殺,讓孩子從小種下自卑的種子今年24歲的曉紅,大學畢業一年,面對工作和婚姻非常囧迫。不知道怎麼抉擇,怎麼做,她很迷茫。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獨自扶養她長大,父親對她是陌生人,永遠只有仇視。
而仇視源於她的母親和外婆長期訴說:她們母女是被拋棄的,因為她是女兒。於是從小就種上了自卑的種子,活得謹慎而敏感。後來長大,她對自己十分吝嗇,永遠過度地剋制自己,永遠壓制快樂,永遠心懷罪惡感。
3、 孩子從小過度寵溺,老了需要孩子卻發現孩子斤斤計較,不感恩很多父母發現子女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了,還是越來越自私,不知道回報。年邁的父母每天做不完的家務,還要給子女補各種窟窿。60多歲的王阿姨腰椎間盤突出疼的睡不著,兒子媳婦對她百般嫌棄,認為是她不想帶孩子做家務。因為給孫子洗澡滑倒,她的腳成了粉碎性骨折,養病期間兒子為了不做家務,天天很晚回家,兒媳氣的回了娘家,她成了孤家寡人。
教育子女過度的溺寵,會讓孩子動手能力變差,養成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習慣,多年是無法改變的。如今兒子也36歲了,遇到人生的大坎,妻子要求離婚。才明白,兒子婚姻的失敗是自己教育失敗的最好見證。自己多年對兒子寵愛,讓兒子都要步入“四十不惑”了,卻依舊糊塗。
子女的人生有一場場的“人生磨難”,父母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需要孩子自己歷練,自己修煉。為什麼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出類拔萃,遇到挫折和抉擇能夠勇敢面對?而有的孩子,成績不好,父母訓幾句就跳樓跳河?遇到挫折敢於磨煉自己的孩子,往往有對好父母,好家教。
造成個體差別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即使稟賦一般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能成為非凡之人。而正確的教育方法,都隱藏在點點滴滴的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