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問我: 要不要給孩子學點樂器,培養下藝術細胞?
對於要不要培養藝術細胞的事,得看家庭經濟、孩子興趣綜合決定,畢竟未來可能是個無底洞。但在條件允許下,我是 建議學一下的。
因為有項研究發現,學樂器比沒學樂器的孩子,5年後有 本質上的不同!
哈佛大學有做過一項研究,他們找了 5~7歲的孩子,分為了 連續學樂器(A組)和 沒學樂器(B組)的2個小組。
5年後,研究人員掃描他們的腦部發現,學樂器(A組)比沒學樂器(B組) 大腦皮層還要厚!
大腦皮層厚薄是決定了認知能力強弱,也就是說, 學樂器的孩子認知能力比沒學樂器的孩子更強!
這一結論也被研究人員證實,他們發現那些學過樂器的孩子,5年後開始, 在學習方面普遍表現得優秀,有個別孩子還有極強的特長。
經過推斷,這些學過樂器的孩子會如此優秀,可能是這些原因:
01通過聲音鍛煉了極強的專注力
學習樂器,需要聽音準,否則會影響學習,所以學樂器的孩子不得不投入最大的專注力,去判斷音準。長期以往,鍛煉了他們【 快速專注】和【 持久專注】的能力。
有這2種能力的他們,學其它東西時,也會 下意識的使用,這使得他們比那些容易分心的孩子,收穫得更多,整體上變得更加優秀!
02手和腦的協調能力很突出
我們都知道,學樂器過程中,不僅需要一邊看樂譜,也需要用手指進行演奏。
這種手腦協調能力的鍛煉,也讓這些孩子動手能力極強。遇到想做的事情有很強的 執行力,同時也有能做到的 協調力。這無疑是這些孩子變優秀的另一個原因。
所以,我才建議, 如果有條件的話,讓孩子去認真學一學樂器。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 有些樂器並不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習,否則對發育未完全的孩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有不少樂理專家說,孩子學習樂器,宜遲不宜早,為啥?
首先樂器很多是需要手指的力量,太年幼的孩子手指骨骼發育未完全,過早可能會損傷骨骼;另外,學習樂器需要較強的專注能力,也不利於太年幼的孩子學習。一般來說,4歲以上為宜,個別樂器可能需要孩子到7,8歲以後才能學,比如需要肺活量較大的薩克斯,或者過早學習會導致牙齒畸形的笛子等。那些對身體沒特殊要求的樂器,比如小提琴,4歲左右便能學習,但如果孩子有興趣,更年幼也可以開始。
樂理專家們對孩子學樂器的建議年齡:
學樂器,不懂培養孩子興趣?那就別折騰了
雖然每個孩子都可以學習樂器,但幼兒說還是不得不提醒:孩子學樂器,如果父母不懂培養孩子興趣?建議還是別折騰。否則大多數都是有始無終。為啥呢?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相傳都塔爾(一種新疆樂器)是因為古代維吾爾族的一個小男孩由於過於酷愛音樂,無奈家貧無法買樂器,自己便撿拾一些小玩意自製而成一件簡陋的樂器,從而讓都塔爾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興趣讓一個普通孩子痴迷音樂,還能創造傳奇,這便是興趣的魅力。那麼, 興趣到底從何而來?
1、培養初步興趣的最佳途徑:薰陶
那些一開始說喜歡某種樂器,但過不了幾天又說不喜歡的孩子,充其量只是好奇使然,還談不上興趣。要想讓孩子養成興趣,最正確的培養孩子對樂器感興趣的方法,應該是先讓孩子多欣賞多接觸,從薰陶中得出興趣。
愛因斯坦從小聽母親波琳彈奏鋼琴,3歲時便能聽得如痴如醉,因為音樂的薰陶,愛因斯坦愛上音樂,彈奏樂器也成為愛因斯坦一生的愛好。
2、培養長久興趣的唯一途徑: 正回饋
讓孩子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應該是孩子從學樂器中得到的成就感,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一個孩子學樂器學得很糟糕,這個孩子是很難喜歡上樂器的。但如果孩子學得很好,自我成就感以及旁人的讚揚,能讓他們產生無窮的興趣和喜愛。這其實也是心理學上的正回饋機制起作用。
所以說, 興趣就是接觸多了產生愛意,但要想持續不斷地愛,那還得靠接觸過程中源源不斷的「快樂」,孩子學樂器便是如此。
[https://youtu.be/YJ0_aMFv26U]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