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時,幼兒園門口常常滿滿地站著很多家長。等待著接孩子的家長,一定不會想到早接或者晚接對孩子的性格居然也有著影響,至少我是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不過看了這篇文章,覺得還是有很道理的。

國外學者曾經有一項調查,他們發現,一個班裡那些經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個接走的,往往虛榮心較強;相比之下,那些最後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經常被最後接走的孩子,他們往往較內向,甚至有些自卑。

為什麼會這樣

大人早出現,代表的是對孩子的關注和重視,孩子能體會到,相比其他家長較晚出現的孩子,由此帶給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價值感也會高,“看吧!我媽媽/爸爸是第一個來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價值感給孩子帶來自信。

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第一個來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長不能第一個來接,孩子可能會失望甚至抱怨家長為什麼沒有第一個來,因為家長的一貫早來已經成為孩子炫耀的資本。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一定要避免總是最後接走孩子,偶爾的一兩次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但如果經常如此,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比較低,因為長期目睹班裡的其他孩子被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總是最後被接走,甚至還要搬起小板凳在園區門前等候,無形中已經給了孩子一種標簽——你是不被爸媽重視的孩子,孩子會感覺到一種被遺棄的感受,由此帶來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說,不管是早接還是晚接,都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總是第一個,也不要經常落在最後。

幼兒園放學接孩子需注意

如果孩子平時是老人接送的,請至少每周爸爸或媽媽親自接送一次,對孩子來說,爸媽始終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角色。因為這樣的舉動看似不足為道,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爸媽平時忙,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或爺爺接送,但爸媽只要有時間,總會來接我!這樣的舉動,對孩子來說就是關注,就是愛。

家長食言對孩子有影響嗎

上了幼兒園之後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不錯的記憶力,尤其是一些他們在意的事情記得特別牢。

記得電視裡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真實片段,說的是一位媽媽鮮少接孩子,偶爾一次答應了卻忘記了,視頻裡記錄的是孩子等待媽媽時那刻的心酸:這個教室有前門也有後門,小男孩頻頻回頭,生怕媽媽會走另一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身邊的小朋友也被一個個接走離開了,小男孩越來越失望,越來越著急,像一隻患了狂躁症的小老鼠,他開始焦躁地來回疾步,繼而抓著手裡的衣服袋子使勁往地下摔,抽泣了一會後,突然嚎嚎大哭,讓身邊的老師看得好心酸。

越小的孩子,心靈越是敏感而脆弱。如果大人平時比較早接孩子,偶爾晚接孩子,最好提前跟孩子說明:“媽媽/爸爸今天有事情,可能會比較晚接你回家,但不要以為媽媽/爸爸忘記你了或不要你了,你始終是爸媽最愛的寶貝!”提前打“預防針”,孩子就會有準備。

回家後,以下禁忌要牢記

忌“甜水等待”。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忌“刨根問底”。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

忌“偏聽偏信”。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