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19日刊载新加坡悦榕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何光平的文章称,无论世界喜不喜欢,无论它是全面还是局部的,某种形式的“中国治下的和平”显然即将到来。一个像中国这样古老、连续、复兴的文明对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与西方的想象当然不同。

文章称,当前,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是民主自由主义作为战后全球秩序的主导意识形态正在加速衰落,但还不至于无法挽救。第二个是从“美利坚治下的和平”向“中国治下的和平”的过渡,至少在亚洲地区是这样。这两种趋势的相互作用,就像构造板块不可阻挡地彼此挤压,这将决定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会出现和平的还是灾难性的地缘政治变化。

文章称,自由民主及其重要结果,即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全球化,正面临着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生存威胁。金融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和全球化的不平等引发了充满愤怒的不和谐声音,这种声音目前并未消失。全球金融危机10年后,对于全球精英是否有能力改革一套加剧了不平等的体制,人们的怀疑越来越多。财富创造方面的差距仍然大大有利于最富有的1%人口——他们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财富,其收入增长速度是最贫穷的一半人口的两倍。

文章称,“美利坚治下的和平”和自由民主正处在一个脆弱而危险的十字路口。

文章认为,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趋势是“中国治下的和平”缓慢但不可阻挡地出现。“中国治下的和平”将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但由一种可持续的、独一无二的命运观主导。甚至连保守的估计也认为,20年内,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将比美国经济规模大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由于按人均计算仍将不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经济在达到发达国家的减速之前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文章称,中国军事实力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但对于两国的中期战略规划者来说,这都在预期之内。

文章称,对中国人——每个中国人都有强烈的历史感——来说,“中国治下的和平”是对其持续数百年、被历史证明有效的一种角色的合理回归。在大约2000年前的汉朝和1000多年前的唐朝也曾出现过“中国治下的和平”。

文章称,事实上,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开放、国际化、开明的文明,通过发挥软实力而非硬实力成为亚洲的主导者。

文章称,中国希望向世界、尤其是向邻国阐明的观点则比较微妙。

文章称,几个世纪以前“中国治下的和平”并没有把征服领土作为自己的愿望之一。中国的历史学家和决策者经常提到,中国的理念与西方以领土扩张为特征的帝国概念存在区别。

文章称,中国在气候变化、金融服务或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参与者的活动越来越多。

文章认为,无论世界喜不喜欢,无论它是全面还是局部的,某种形式的“中国治下的和平”显然即将到来。一个像中国这样古老、连续、复兴的文明对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与西方的想象当然不同。(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