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家國情懷,日本在幼兒教育上的方方面面,讓我瞠目結舌。

1、跑步,每天堅持不懈的跑步

幼兒園的孩子,幾乎每天都要赤裸著上身,光著腳跑步,除了極個別的日子和特殊天氣,從不間斷。孩子們能跑完連成年人都很難完成的42.195公裡的馬拉松,說出來真有點駭人聽聞了。

老師說,他們不會讓孩子哭著跑馬拉松,一切都建立在心甘情願的基礎上,跑馬拉松的目的不是爭高低,而是讓孩子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跑的更遠......

2、用登山代替春遊

很多幼兒園春天不去春遊,而去登山,海拔1000米的山對於他們來說,是「入門」級別的。每年爬山的次數多達20次,等到孩子們5歲的時候,周邊的山基本上就都被孩子征服過了。

登山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培養了豐富的感知能力,還讓孩子們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征服高山的經歷,將成為孩子們人生的第一個成就。

3、令人吃驚的泥漿浴

日本的一部分幼兒園的院子裡會有一個長4米寬3米的池塘。池塘的泥是老師從周圍山上挖來的,上方搭上一個棚子,一到下午,孩子們就來玩耍了。

老師把每個孩子的身上都塗上泥巴,孩子們就歡呼著去泥塘玩了,有的孩子因為急著進去玩,一個勁的催老師快塗......

「泥漿浴和馬拉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是要磨鍊孩子,泥塘是另一種挑戰和刺激。」老師和家長都這樣說。

4、保齡沐浴

孩子們在泥漿裡玩夠了之後,要進行一場「保齡沐浴」,三四個孩子站在一起,老師離他們一米左右,將一桶水潑在孩子身上。衝擊力之大,有的孩子會被水花衝擊的坐在地上,像個保齡球一樣,所以叫保齡沐浴,孩子卻像真的在打保齡球一樣開心......

「老師其實是愛我們的孩子的,讓孩子吃點苦是好的,我們能感受的到老師的愛。」家長們都這樣反應。

5、運動會沒有冠軍,不分年齡

幼兒園也會有大大小小的運動比賽,但是整個運動會,基本不設單人冠軍,只有團體冠軍,這樣一來,沒有孩子再拘泥於單人的成績和名次,每個孩子臉上都有為團體而戰的笑容。

入托的孩子,無論年齡,也要參加運動會,爬都爬不好的孩子,在大人的鼓勵中奮力往前爬的場景,也是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

6、「生動」的如廁教育

有的幼兒園有專門的「大便教室」,老師會假扮成「大便」先生親自給小朋友授課。手工課上還會帶孩子做各種各樣的大便,並告訴孩子哪種大便健康,哪種不健康......

大部分的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就會自己上廁所,如廁教育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

7、重視食育

在中國,有的老師會鼓勵孩子快些吃飯,在日本,老師會引導孩子細嚼慢咽,吃飯的過程大致分為三部分:「快樂進食」「感恩的心」和「參與意識」,引導孩子吃飯的同時培養孩子的感恩、節約意識。

民以食為天,保育園的老師們也說,飲食如果做不好,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更會關係國民整體的素質。所以幼兒園對於孩子們的飲食教育極為重視,食材也會選用最好的。

8、最接近自然的環境

日本有很多幼兒園是很「特別」的,他們沒有大大小小的玩具,沒有明亮堂皇的教室,有的只是一個最接近自然的環境:小木屋、沙地、泥塘......大家管它叫「enrich環境」。

園長說:「沒有玩具,讓孩子處在一個豐富的環境中,是比給孩子買玩具更困難的事情,需要我們處處費心,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玩不膩』的環境......」

少年強則國強,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日本「野蠻體魄」的教育對於孩子而言或許有些苛刻,但他們的教育理念,我們是否要借鑑一下?所有的學習,必將是為了將來完美的超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