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0日訊)著名武俠小說宗師、《明報》創辦人、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的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週二下午4時許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創作了15部武俠巨著,華人讀者遍及全球。

綜合媒體報導,金庸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 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傳戶曉的小說。金庸、梁羽生與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1955年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創作《書劍恩仇錄》,開始打響名堂。查良鏞1956和1957年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直至1972年創作《鹿鼎記》後封筆。

不單香港,其作品同樣深受中國讀者歡迎。不過其作品在中國流行起來,並非一帆風順。後來因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金庸的作品才獲開禁。

金庸小說曾被輿論視為洪水猛獸。因為「文革」時慣性思維的延續,許多老師認為這些以情愛與打鬥為主要內容的小說,屬毒草之流,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甚至有老師把沒收上來的武俠小說,統一在操場焚燒示眾。

有學者曾撰文,金庸小說的流行代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對港台文化的接受。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紛紛接到邀請訪問中國。1981年,時任《明報》社長的金庸接獲邀。

創辦香港明報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金庸。這是鄧小平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後會見的第一名香港同胞。會面之初,鄧小平說:「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是老朋友了。」

當天晚上,中央電視台在新聞節目中播放了鄧小平會見金庸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多家媒體也報導這件事。

金庸回到香港後,立即給鄧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一次,鄧小平的女兒鄧楠見到金庸,告訴他說:「爸爸很喜歡看你的小說,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看幾頁。」這次會面後不久,金庸小說在大陸「開禁」,掀起了潮流。

除了文學界,查良鏞亦涉足傳媒界多年,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其後調任《新晚報》副刊編輯。

1959 年創辦《明報》;1968年又創辦主打娛樂、名人及時裝的《明報周刊》。1969年《明報晚報》創刊。《明報》在1980年代急速發展,至1989年,當年65歲的查良鏞宣佈辭去社長一職。1993年查宣佈辭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創辦的《明報》正式告別。

陪伴童年武俠夢 網民哀悼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其作品不僅在中國港台,也同樣深受大馬讀者的歡迎,網民們也一片哀悼聲,在社交網站「洗版」其小說的經典詩句。

金庸的本命為查良鏞,其逝世的消息傳開後,無數網民均留言表示惋惜,從網民的留言,可感受到金庸的作品在大馬的影響力,直呼金庸作品是「大家的童年」!

網民也感嘆,金庸的離世,是一個時代的總結。

有網民在微博留言:「心中有金庸,到哪都是江湖」、「無金庸,不武俠」等,引起多人共鳴。

網民Ken’ Hoong表示:「謝謝你的偉作,帶給了我從小無限想像的武俠世界,願您在另一方,繼續遨遊江湖。」

網民Hur Ming Wong感嘆:「世上再也難以找到大師如此出神入化的文筆了。感恩有您開拓了武俠世界,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請您一路走好。」

網民Adrian Chan表示,自己在中學時期,總是喜歡在上課期間,在桌下偷偷閱讀金庸的著作,而金庸的作品,也同樣是其父親的童年,兩人也因此有了共同的愛好和話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