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有「富人思維」還是先有「富人」?
在開始本文之前,我先來提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我們是先富有之後才具備「富人思維」,還是先具備「富人思維」,才成為富人?
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往後看,在文末我提供我的一種答案。
前兩年有個詞「降維攻擊」很流行,粗略理解就是以高級生物去打低級世界的生物,一打一個準。
這是在O2O 模式盛行的時候用來給大眾洗腦的一個說法。
但降維攻擊的例子的確出處可見,最常見的就是「遊戲」。
最近我在打一個被同事們說「過時」的遊戲,就是SuperCell 的部落衝突。我以前很少打遊戲,但是最近想研究一下游戲模式,就開始操練這個遊戲,這個遊戲讓我想起大學期間打的「帝國時代」。
在這個遊戲中,單人模式下有很多關卡。有些關怎麼也打不過去,怎麼辦?苦惱沒用,要升級自己的大本營,升級自己的各種進攻武器,比如用氣球兵去對加農炮,加農炮只有挨打的份。我非常喜歡「回看」其他人進攻我的過程,很多我慘敗的例子都是對方用了更加高級的武器。
所以,以「遊戲改變世界」這本書的觀點看,遊戲就是對現實世界的隱喻。我們的人生,要的也是不斷的去打怪、生產、挖礦、然後以這些活動掙來的資源去推動自己的裝備升級。
而人生最需要升級的是什麼?是思維層次,即你看世界的方式,你對於各種事件反應的模式。
最近一段時間,我對如何提高「思維層次」思考了很多。
什麼是思維層次?
舉幾個例子:比如買個洗衣機,你首先考慮的是價格,對方首先考慮的卻是品牌、體驗和服務。
那麼這顯然是不同的思維層次。有人覺得這是消費層次,但這本質上就是思維層次。二者現階段的財富水平可能差不多,但就是想法有很大的差別。
這種同樣收入,但是考慮角度不同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
我再舉其他例子,比如上下班通勤,常規大家首先考慮的是方便、快捷、價格合適等幾個方面,但是如果你選擇的是如何把通勤時間變成高質量的閱讀和思考時間,那麼整個思考的角度、緯度都會不一樣,最終的結果也不一樣。這也是思考層次的差別。
有人又認為這是消費層次的差別所導致的結果。其實二者的消費水平可能是一樣的,但就是在這件事情上目的不同,著眼點不同。
還有很多其他例子。概括起來,思維層次說白了就是思維的高度。
就像登山一樣,400米的山頭(比如香山)和2800米的山頭(比如小五台)看到的景觀是不一樣的,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是不一樣。
比如你和一個爬香山的人講:躺在花叢中,雲從身上拂過,兩隻鳥兒在兩米開外的地方嘻嘻追逐。對方絕對沒有這種體會。這就是層次差異帶來的感知差異。
同樣,當一個爬珠峰的人給你講氧氣瓶,講後勤保障,那個爬小五台的人也是沒有什麼體會的。
簡而言之,層次差別就是高度之差,而高度之差帶來的是全方位的差異。
提升思維層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生的一切至關重要的事情首先都受限於思維層次,而提高思維層次,則能牽一動而發全身,帶來這些具體的改進。
打個比喻,如果人生像一列開往遠方的火車,那麼思維則是這個火車頭,思維層次直接代表著火車頭的動力水準:
有人是蒸汽機車,有人是內燃機車,有人是電力機車,還有人是電動機車。有人的時速最高跑到100 公裡每小時,但有人卻能跑到300 公裡時速以上。
人生的要事到底有哪些?
健康/職業/戀愛對象/家庭/財富
如果人生是一個玻璃瓶,那麼大石頭就是這些東西了。把時間花在這些大石頭上面,生活會越來越有意思,越來越滋潤。
1)健身觀的例子
整天聽各種不知名的FM 廣播中的醫託內容來了解健康知識的人,只有受騙的份兒,別以為這個沒有市場,你打開汽車收音機,50% 左右的電台幹的是這個事情。
我每次長途自駕游期間,在高速公路上無聊的時候就會隨便切到一個這樣的FM 電台,聽醫托和主持人各種生動的表演,和同車的家人一邊笑,一邊也會情不自禁的問:為什麼這樣的內容還有市場?這些內容大行其道只能表明有很多人還在交智商稅。
當然,大多數父母一輩看得是電視上放的「養生」節目,朋友圈發的是「某某活到110 歲的老中醫是這樣養生的」,「某某菜和某某菜一起吃是黃金」。這些看似高大上,似是而非,以嚇人的標題傳播的「養生知識」,只是讓更多的樹和牆受害而已。對於個人,就是安慰劑。
每次和父母一代就這些「養生知識」爭論時,總是有一種無力感。只是期待,等我們老的時候,不要也陷入一種以「養生」節目為自己保健指南的生活。
年輕一代用的是運動App,掛在嘴上的是心率、HIIT(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減脂增肌、有氧運動、健身房、力量訓練,卡路裡等。但就健身效果來看,這些方法的使用無疑比「養生」指南更加科學和有效。
這些行為和選擇背後的原因,就是思維層次的差異。不是說年輕一代一定在各方面勝過老年人,但是各種綜合因素加起來,讓年輕人在健身這件事情上,比如容易佔據更高的思維層次。
當然,只是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君不見,老頭老太太都在跳廣場舞、快走、跑步,而很多白領只是坐辦公室、坐公交車、坐沙發、上床睡覺而已。
2)情感觀的例子
在感情上也是這樣,人類最本能的選擇就是男人選擇漂亮女人繁育後代,女人選擇各方面能力強的男人繁育更優的下一代;後來才有了各種「情投意合」「心靈默契」之類的想法。
再往後來,《紙牌屋》一出來,弗蘭西斯和克萊爾之間的故事才讓人認識到,原來夫妻是可以做「合夥人」的,這種關係比單純的繁育、經濟、荷爾蒙或者羅曼蒂克更加靠譜,更有彈性,更經得起現代社會各種誘惑的衝擊。
所以,如果你能意識到關係是可以提高層次的,那麼在戀愛和擇偶甚至婚姻甚至婚姻生活中都會更加游刃有餘。
這是婚戀觀的思維層次的差異。
3)財富觀的例子
傳統的觀念是基於存量思維的,簡而言之就是從現在線性的去思考未來,自己現在一年掙10 萬,那麼10 年就是100 萬。扣除花費,就是剩下的。為了提高「省下」的,要做的就是節約節約再節約。這是很多人節省的原因。
年輕人普遍對於未來會更樂觀一些,他會認為自己未來掙得比現在多,所以可以不存錢,甚至是藉債度日(身邊卡奴比比皆是)。這是有增量思維,但是缺少牢固的根基,兩個月沒收入或者年終獎比預期的少50% 就像天塌了一樣。
高一層次的財富觀是「複利」—— 實質是收入資本化,即把收入的各種資源(不僅僅是錢)在保證基本生活需要之後,大量投入「再生產」,從而實現增值,甚至是指數型增長。
這是財富觀的思維層次的差異。
以上種種,都想說明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思維層次」的差異無時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們大多數時候都忽視而已。
而要想徹底的改變我們自己,改善我們的生活面貌,包括健康、財富、家庭關係等等,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我們的思維層次。
怎樣做?讓我們來談談:究竟什麼是「思維層次」?
在我們解決了Why 的問題之後,接下來大家都會想知道How。且慢,讓我們先來搞清楚What。很多問題找不到答案或者找錯了方向,就是在把What 沒搞清楚的時候,就去找How。
插播一句: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數學思維書籍」喬治· 波利亞的《怎樣解題》中,非常強調一個方法,就是「重新回到問題本身」。這本高中看的數學書,直到現在還深深的影響我的思維方式。
思維層次簡而言之就是你內心能看到的高度,距離和範圍,思維層次決定了你的眼界,進而決定了你的行為和抉擇,最終決定了你的結果。
有一個比喻能令人印象深刻,讓我們來談談「建築」。用最基本的材料:水泥、磚和石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蓋一個小小的自助的小屋。但你很難單槍匹馬用這些簡陋的原材料做出偉大的建築。
如果你能想方設法,把這些基礎的建築材料,做成比較高級的構件,然後再聚集一幫聰明能幹的工匠,就有可能建造出偉大的建築。
低的思維層次對應的就是「自建小屋」這種模式,而高的思維層次,則對應著做高級構件,然後用這些高級構件在更高的層次上去設計、構建。
要提高思維層次,就要像後者學習,構建高級思維構件。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思想,我們需要的是提高思維的層次,提高抽象度,從而達到提高行動效率和勝率的效果。
如果你只能用最原始的建築材料,那麼你很難做出令人驚嘆的偉大建築。但如果你能主動提高自己的思維的抽象度、高度,提高思維層次,那麼一些開始難以想像的偉大建築就能被構建出來。
怎樣提升思維層次?
首先明確一下,思維層次並不是通過簡單的知識堆積來達到的。
如果你不能通過一次次具體的腦力挑戰來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那麼看再多的書也只是浪費時間。甚至全盤都背下來,也無助於你提高思維層次。
怎樣做才有效?我這裡有一些建議:
核心的想法就是要不斷提高思維的抽象程度。越是抽象的概念,越能有更大的外延。具體如下:
1)使用更加高級的概念
人類思想的進步就來源於用更高級的概念思考。同樣是一輛車,普通的消費者看到的至多是一個交通工具,但是我們卻能看到人工智慧、自動駕駛之類的高級概念。
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點之一,因為有語言,思想可以傳播,人類可以構建更加抽象的概念,從而進行更加高級的思考。
比如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孫子,到現在還以其精煉深刻的語言影響著全世界的思想。所謂學習就是學習和應用「新概念」、更加高級的概念,更加抽象的概念。
我在觀察很多人的交流時,發現大多數人習慣用非常具體的概念,但是有少數天才的人,能不斷非常熟練的應用抽象概念。和他們交談,你能學到很多東西。
舉一個例子,關於「熵」,這是一個熱力學概念,但是其規律影響我們每個人。
上次幾個朋友吃飯,一個朋友講到一個「理論」:熵代表混沌的水平,世界總體趨於混沌,所以熵永恆增加。在這個大前提下,做「熵減」的事情最有價值。
比如信息爆炸的時代,搜索引擎能重組信息,減少混沌。這就是「熵減」。這件事情啟發了我,原來我們做「改變自己」,每週錄會員語音,就是做「熵減」的事情啊。而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應投入做「熵減」的事情。
2)理解和實踐關鍵的思維框架
所謂框架就是套路,指在一定條件可行的成套的解決辦法。包含著對於環境和問題的抽像以及對應解決方案的匹配。掌握越多的思維框架,就相當於掌握越多的思維工具,越有助於跳出單向的思考。
巴菲特的好友兼合夥人查理· 芒格非常推崇「多重思維框架」,其實真正有效的思維框架沒那麼多,非常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去尋找、學習和實踐。最怕的是完全沒有思維框架,其次就是只有一個思維框架。
比如在分析市場競爭的時候,波特的「五力模型」就是一個很好的思維框架。你在和其他人講競爭分析的時候,只要先拿出「五力模型」這張圖,你的論述會一下子站在一個很高的水平。這就是思維框架的威力。
當然,巴菲特、查理· 芒格這樣在一個混沌的市場中連續40 多年取得戰勝市場的投資業績,他們的背後也是一些關鍵的思維框架。
3)先提高思維層次,再提高實踐層次
很多時候,人們的實踐水平和思維層次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提高實踐層次,可以先提高思維層次。
然後用這個高一層的思維層次去帶動自己行為的改變。然後行為的改變又會給自己思維層次的再次提高提供平台。
這樣思維先行,循環往復,人生進入正向循環模式。
以上這段話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多讀幾次。
好,回到開頭的問題:
我們是先富有之後才具備「富人思維」,還是先具備「富人思維」,才成為富人?
我的簡短答案是:讓我們先具有「富人思維」,然後才成為富人。
完整的答案是:讓我們現在目前的財富水平上提高自己的「財富觀」,提高到下一個層次。以下一個層次的「財富觀」來引領自己目前的行為,這樣會很快提高自己的財富水平。在財富水平提高到一個階段,匹配了現有的財富觀之後,再繼續提高自己的財富觀到更高一個層次。這樣循環往上,不斷以提高「思維層次」先行,引領自己的行為。
讓我們來運用一下:iPhone Xs 和iPhone Xs Max 剛發布,我到底應不應該買?
我的答案:如果這是你的「消費品」,那麼如無必要可不買。如果這是你的「生產力工具」,則有條件就上。
什麼叫生產力工具?如果你是一個Innovator,一個Creator,一個創造者,你用來創造內容的任何東西都是「生產力工具」。一個創造者,要不斷以現階段掙到的各種資源,投入「再生產」,首先要不斷革新自己的「生產力工具」。
所以,如果如果你拿手機來刷微信、發微博、打遊戲,消磨時間,那麼不用那麼著急升級;如果你拿手機來錄製視頻、製作播客、精心拍攝好照片,記錄日誌,輔助健身,那麼在財力支持的情況下可以早點升級。因為這些升級都能提高你的「生產率」。
老闆們碎片化時間學習好幫手
其實思維層次的提高需要長期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