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指責的方式

不會帶來長遠的正面效果

年過40了,小時候的某些經歷,到現在我還歷歷在目。

國小五年級,剛開學不久,某次我忘了帶作業到學校。老師靠著黑板,兩手交叉胸前,叫我站起來,他當著全班的面,用嚴肅的口吻說:“你是真的忘了還是說謊?你三、四年級的老師跟我說,你以前常常不交作業!。”

才十歲的我,不知如何辯解,全班五十雙眼睛望著我,我羞恥地想往地下鑽。

國中一年級,我越區到另一個學校上課,由於要幫忙家務,晚上總是熬夜念書,加上交通時間,因此上學老是遲到。

某天早上,我又遲到五分鐘,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在我剛進教室的時候,要我走到全班面前,兩手撐著第一排桌子,她拿起藤條,重重往我屁股抽兩下。

在班上成績、人緣都好的我,竟在全班面前被打屁股,當時的屈辱感,我怎麼抹也抹不掉。

高中三年級,全校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考試,從小數學就差的我,第一次月考數學又考了倒數。人稱很厲害的數學老師,按照分數高低排列考卷,從高分到低分,把同學一個個叫出去領考卷。

眼看老師手上的考卷越來越少,身邊的同學都已被叫到,我開始局促不安,剩下最後兩張考卷,他把我叫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肅地說: “你是插班進來的,不要來拖累大家的平均分數。”雖然他的語氣並無抑揚頓挫,然而他的話卻像一把刀,深深刺傷我。

除了在學校,父親偶爾也會當眾責罵我。初中時,我的父親曾因為我把戶口本交給穿著警察制服的叔叔,不讓我作任何解釋,就當著鄰居的面甩我耳光;他也曾經誤會我謊稱去圖書館實際是約會,在大庭廣眾下打我兩個巴掌。

當時的我大哭,一方面覺得委屈,另一方面覺得丟臉,那個耳光彷彿像個壞孩子的烙印,深深印在我的身上及鄰居的腦海,那種羞辱感,久久揮之不去。

成年後,這類當眾責怪的場景還延續到職場上。一個朋友說,早上開公司檢討會議時,老闆當著全體同事的面,數落她業績不好,讓她既挫折又灰心。

也有朋友說,她的同事因為業務報告寫得不好,被叫進老闆辦公室,辦公室門敞開著,老闆在裡頭大聲數落,喊得外面的同事全都聽見了,肅殺的氣氛讓大家士氣低落。

無論是老師、父母、主管、老闆,大家都好像高高在上的,自以為在“教導”,每次回想起那些殘酷時刻,我就激動地全身發抖!我永遠記得當時的恥辱感,更多的是憤怒!

二、三十年過去了,那些老師的臉,我至今仍清晰記得,我不明白,忘記帶作業、遲到、考不好、業績落後、業務報告寫不好,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為什麼他們要用這種遊街或斬首示眾的方式來“指導”?

這些老師、父母或老闆的出發點都是基於善意,他們求好心切,想讓孩子學好、想讓業績更棒。

父母也許是想樹立威嚴,而團體中的指導者除了威嚴以外,同時也認為這是“機會教育”,藉由此人的例子,統一對團體傳達他們的期待,他們或許認為,看到別人犯錯的後果,大家自然而然會產生警惕,從而能讓團體中的每個人,不犯同樣的錯誤。

然而,這種殺雞儆猴、以傷害當事人自尊來便宜教導之事,最後真的能當事人變好,也能讓其他人避免犯錯嗎?

不,我認為不能。至少,這不會帶來正面的長遠效果,這反而是用負面方式尋求短效,最後只會兵敗如山倒。

贊美要公開,批評要私下

想想小時候的我,從來不會因為老師當眾指責而讓我自發性地想改進,我依舊偶爾忘了帶作業、依舊遲到、依舊數學考不好,更糟的是,我的內心充滿了恨,也充滿對自己的否定,既然自尊都被傷了,我怎麼還能變好?

我反而是在被理解、被鼓勵、甚至被諒解無心之過後,被激勵往好的方向發展。

或者,如果我的行為在被當眾指責後有任何改變,那不是因為我想要做對的事,而是因為我害怕再被羞辱,而看著我被責備的同學們,他們也是因為害怕同樣遭遇而避免作出同樣行為,然而他們對老師的態度不是“尊敬”,而是“畏懼”,當換了學校、換了老師後,他們會重新試探底線,沒有從中學到一點道理。

指導的目的,是驅動當事人的自尊自重與自愛,“當眾指責”所帶來的“假象進步”,卻是出於害怕被羞辱的恐懼感。教養、教育及管理的目的,究竟是在“自尊”的基礎上,驅動向善的正念?或是製造“恐懼”,來使對方去做或不去做某件事?

我們自己也當過孩子、也當過學生、也當過員工,有誰喜歡被當眾挨罵、被當眾指責、或被當成反面教材說給全部的人聽?

反觀另外兩個經歷,我內心充滿溫暖。我的研究所指導教授,他總是在開學第一堂課,跟全班研究生說:“余同學在這個領域懂很多,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她。”這樣的話激勵我始終努力維持好的表現。

我的事務所老闆更勝一籌,她會在我不在場的時候誇獎我,例如在事務所管理會議中稱許我的表現,也會跟新進同事說起我的長處,當這些贊美之詞從別人口中轉述而來,無形中鼓勵我維持這樣的正面形象。

他們在人前贊美我,批評留著私底下說。我的研究所教授,在我做得不好時,會私下跟我討論,並給我建議。我的事務所老闆,她會把辦公室的門關起來,告訴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他們給我可貴的自信,也維護我的自尊,每次想到他們,我就充滿感激!

管理學說的好:“贊美要公開,批評要私下”。教養說穿了就是一種管理,孩子需要教,員工需要激勵,我們永遠有更好的方式來處理。私下討論、吃個飯聊聊,溫柔地鼓勵,永遠勝過嚴厲的說理。

貶抑人的自尊,只會破壞人自尊自重之心,人不會因為一直被挑毛病而變得完美,但卻會因為一句溫柔鼓勵,而願意努力改進。

從“當眾指責到“私下批評”

女兒的轉變讓人驚喜

雖然我痛恨被“當眾指責”,但老實說,我也曾下意識地當眾批評女兒。

有一次,女兒跟好朋友一起玩,兩人不知怎了發生爭執吵了起來,我大聲斥責她不準吵架否則走人,她安靜了,當時我因為大聲喝止有效果而沾沾自喜著。

也有幾次,女兒正處於情緒波動的狀態,樓下的警衛伯伯或打掃阿姨問起怎麼了?我正想說她如何如何,已經情緒不穩的女兒變得更加激動,大聲地要我“不要說不要說!”當時我嗤之以鼻,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為什麼不能說?

現在的我,突然覺得好慚愧,她跟小時候的我一樣,自尊心受創了。自尊受創的她,總是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容易被挑起神經,一點小事就讓她反應激烈,也特別不能接受說理。

因為受傷的那塊還在隱隱作痛,在自尊恢復前,她沒辦法接受一點批評。她可以接受媽媽私下說她,但她不能容忍不相干的人知道自己表現不好。

我錯了。

昨天女兒上音樂課時亂按鋼琴,我又犯老毛病,一直當眾糾正她,她也開始越來越鬧。

所幸我很快意識到自己的粗魯,立刻轉換方式,在她耳邊低聲說,“沒關系,如果現在不想彈,我們就先不開電源。”她的情緒回穩了些。

下課時,我帶她去跟老師借平台鋼琴,把剛剛略過去的那首曲子彈給老師聽,她坐上椅子,有些不想彈,我對旁邊的老師說:“她最近很棒喔!會主動練鋼琴,而且彈得很棒!”女兒一聽,臉上露出微笑,雙手放上琴鍵,一氣呵成彈完松鼠搖籃曲。

這就是“人前贊美,私下批評”的魔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