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小孩後每一分錢都必須多加打算,在夫妻、孩子間的理財問題百百種該何解?曾任職花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高階主管的理財專家陳怡芬以金融圈工作30年的經驗,在用錢的概念上,提醒夫妻在家庭理財上更多思考。
照片:Shutterstock
PART I-家庭理財怎麼做
Q:新婚夫妻花錢標準如果不同,該如何達成共識?
來自不同家庭,太太跟先生花錢標準不一樣,有人可能斤斤計較,有人可能豪氣萬千,有人動不動就跟娘家怎樣、或是都想幫家人,太多問題跟家庭需求。第一先尊重每個家庭的不同,找到一個最合適的管理方法。
如果今天女生嫁給男生,願意嫁雞隨雞,或是男生願意聽老婆的話,或是我在家顧小孩,你負責賺錢......都OK,只要都贊同就好,沒辦法有共識的話,最好就是獨立,所謂獨立是說你經手你的錢、我經手我的錢,我要怎麼幫助我父母,是我家的事,不要影響到我們的家庭就好,要有一個共同支出,如果是雙薪家庭,就彼此放多少進去,大家一起討論,最怕就是不討論、不講,造成一些家庭紛爭。
Q:新手爸媽家庭經濟剛起步,養育小孩開銷大,怎麼規劃財務?
有小孩子出生的家庭會擔心賺得太少、小孩花得太多,而且小孩出生後,辭職、育嬰假、保母錢等等會影響賺錢的能力。我們必須先承認,現在養孩子真的很貴。
碰到金錢支出,我建議要先檢視價值觀,回到「想要」跟「需要」的概念,像我朋友經濟情況沒有那麼好,但他卻想送小孩進私立學校,去國外讀書,父母會覺得「我要給小孩最好的」,但某些東西不一定要花很多錢,部落客分享育兒好物,看起來新穎也不一定要買。另外像有家人的支持,也可以讓養小孩成本低一點。
Q:中年夫妻該如何為自己準備退休、子女教育費用?
等孩子比較大一點,主要是面對退休的問題及教育費用,事實上教育費用也是自己想的,先搞清楚孩子真的需要很多教育基金嗎?想幫小孩存錢,就直接說想幫小孩存錢就好,不一定是用到教育上面,因為台灣讀書比起歐美國家算是便宜的,我的學生也有很多去交換,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換到一樣的效果。先想好你的目的,再想:一定要花很多錢去達到那個目的嗎?人都需要錢無庸置疑,可是錢花到哪裡,是可以再商議的。
其實我擔心不是什麼教育基金或什麼,我擔心的是以後很多東西都會自動化,愈來愈少工作機會的世界快來臨了,與其談論父母怎麼幫孩子存教育基金,不如想要怎麼讓孩子面對未來可能無收入的情況。
PART II-理財觀念怎麼教
Q:儲蓄是很好的理財教育,但利潤不高,不過投資又很難,該怎麼讓孩子有這些概念?
「儲蓄」是很好的事情,一開始的第一筆錢,一定是存出來的,不過要「有錢」只有兩種辦法:用「人」賺錢跟用「錢」賺錢,用人賺錢就是去工作,用錢賺錢就是把用人工作賺的錢收集起來,累積一筆數字足夠你用錢去賺錢,所以存錢很重要。
財產像一瓶水,如何把原本的水位慢慢變高,就是「投資」的過程,其中有很多風險,像是突然不能工作,那瓶水的水位會一直下降,「保險」便是防止不可測的事情讓你的錢不見。而存款現在碰到的情況是,以前的投資工具不多,只能靠儲蓄,那時候錢比較寶貴,所以利率很高。
現在利率則低,日本甚至負利率,要靠銀行慢慢增加儲蓄很難,而且被通膨吃掉了。因此要考慮別種方法,包括買股票、債券、共同基金或是做期貨不動產,這些當然都帶有風險,可能有很高的利率、也可能血本無歸。這就是投資學,以上講的父母如果聽得懂,就有能力去講給孩子聽,起碼讓他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Q:孩子有金錢上的借貸、往來,甚至自己創業,父母該如何看待?
有一句話說「生意小孩不好生」,今天家族養出對金錢很有概念、懂得做生意的孩子,是很珍貴的,其實我非常正面,小孩有他的世界,也許是小小的,可還是一個經濟圈,裡面有買賣雙方、有交易,沒有什麼不好,不要用既有價值判斷,父母要觀察跟介入,你要知道他在發生什麼事,不要明知道卻又不管他。
有可能出現一些你無法控制的狀況,比如愈玩愈大、或交易的東西是違法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關心,出問題或偏差的時候,就予以矯正,不要阻撓或是一昧的打死這件事,因為變成地下的話更不好。
Q:現在支付工具多樣、變化也快,有時父母也不一定能搞懂,怎麼教孩子?
錢是從實體變成卡片,以後搞不好消失了,變成刺青或是植入身體的晶片。我想父母不要覺得難過,因為現在遇到的變化大概是有歷史以來最快速的,可是金錢的價值、跟他其實是一種「幫你換到你所想要的東西」的媒介,這件事千古不會變,我們就順著工具、順著科技去走,但是我們要讓金錢有感。
以前拿著鈔票要摸、要付,動作很多,能創造有感,但我們現在有時候一按就付款,容易無感,這需要家裡訓練、去察覺。我雖然用手機,但我是有感的人,還是會每天對帳,所以父母要訓練、提醒,能達到有感就好,不能對金錢很「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