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教孩子欺負別人,但打不打得過是能力問題,打不打是態度問題。6歲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性格培養的重要階段,性格決定孩子未來的命運。不久前,李玫瑾教授的14分鐘演講曾刷爆網路,關於孩子在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們看過最好的解答。  

面對“親子”“育兒”等時下熱門話題,很多家長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遇到了問題,不知該如何處理解決?很多家長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的?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小編為您進行了摘編整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吧。

在心理學範疇的定義上,人在18歲之前分為幾個關鍵時期:

1歲之內:乳兒期

2-3歲:嬰兒期

4-5歲:幼兒期

6-11歲:學齡初期

12-15歲:少年期

16-18歲:青年初期

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 在依戀期中,1-6歲最為關鍵。很多時候,我們遺憾地看到社會上關於未成年人的犯罪新聞,其實已經說明當事人家庭的教育滯後反應。

現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在浮躁與慾望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偏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這是家庭教育中嚴重的偏差。

往往到45歲之後,看一個人能不能有更為長期的發展,恰恰學歷與造詣並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和他以性格為核心的人格。早期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得當,更有利於他的長遠發展。

父母也不要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弱而訓斥甚至羞辱他,而應該細心觀察自己孩子的特長,幫助他找出優於其他人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 性格培養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如果沒有在這個週期內對孩子性格進行正向培養,他在長大後可能很難被控制。6歲前,性格培養的關鍵問題是: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➊ 克制任性

請在孩子6歲之前大膽對他說“不”。

如果一個小男孩在3、4歲的時候和你鬧,提出一些無理要求,大不了他只會在地下打滾。如果等到他已經14歲了,你阻止他不去網吧,他要鬧的方式就有很多了。

第一:離家出走,因為他腿硬。

如果遇到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父母要對他做克制任性的訓練,記住4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罵他會給他一個不好的觀念。

不要打孩子,你那麼大他那麼小不公平。

不要說教,這時候說什麼在孩子耳邊都是噪音。

不要走開。

孩子鬧給你看,父母一定要看著他鬧。等他哭得精疲力盡幫他擦乾眼淚,孩子可能會想你是不是回心轉意了,這時候你告訴他,你並沒有妥協,你要讓孩子明白鬧是沒有用的。

➋ 防止壓抑

孩子鬧過之後,父母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不能讓孩子太壓抑,鼓勵他和你交流。如果他要買玩具,一般是三比一的比例,三次滿足他一次,讓他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給。

這樣孩子以後遇到什麼事,都會和你溝通商量,有利於未來親子關係的發展。

➌ 克制控制

鬧是一種直接的情緒表達,如果 父母不在身邊,孩子要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可以通過一些小誘惑鍛煉孩子。比如用食物,剛開始有意識的三天給孩子一次巧克力,堅持一個月或半個月後,嘗試和孩子提要求,這次給的巧克力能不能保留三天先不吃,三天之後我給你加三份,但如果你吃掉了,三天之後那份我就不給你了。

提完要求你就不要管他了,但記住如果三天之後他吃掉了,就要告訴孩子今天這份沒有了,要再等三天。

如果他堅持住了,就真的給她三份巧克力,讓孩子知道,等待可以獲取更大的滿足。 一個擁有克制和控制能力的孩子,今後的發展不會太差。

➍ 學會忍耐

忍受可以和自私放到一起講。孩子自私是正常的,因為他在很弱小的時候都是由別人照顧的。但父母要知道,避免自私和學會忍受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可以矯正的。

比如關於吃飯的等待。孩子4、5歲前後,可以給他立規矩,在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必須要等大人一起開動。這件事很簡單,但是非常有效。家庭既然是一個整體,父母就要教會孩子眼裡有別人的意識。

➎ 經歷挫折

挫折訓練是性格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過往的新聞中,我們見識過來自人大的,北大的,師大的,清華的學生因為不堪重負跳樓自殺。

這就是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 沒有讓孩子克服自私的問題造成的。第二點就是 孩子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關,意志力的培養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

孩子小的時候要讓他吃一點體力之苦,比如孩子的學校會組織一些活動,哪怕他受傷,父母要先判斷,受傷的原因是否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正面的挫折經歷。再比如,帶孩子去學游泳,要相信他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客服恐懼或是困難,最後學會這項本領。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自己勤奮努力地掙下萬貫家財,卻發現長大了的兒子整日沉溺於網路無法自拔。無奈之下,他找到一位專家,拍出10萬元說:“你幫我教育好我的兒子,我就給你10萬元!”。

父親想要教育孩子無可厚非,但家庭撫養除了物質層面的滿足,還有心理層面的塑造。 沒有親情教育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反應,沒有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又如何會被教化?

如果孩子的內心強大、擁有良好的性格,他的自控能力,包括面對挫折與困難,都會表現出驚人的意志力,找到事情的解決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對孩子性格的培養一定要在6歲前完成。

孩子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修養和態度有關,家庭教育這堂課,也是每位父母自身的必修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