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我帶著兩個孩子去超市買了些酸奶回來,兩個孩子邊喝邊往家走,

在社區裡碰到鄰居家的女兒桃桃,一個人在盪鞦韆,眼巴巴地望著我手裡的酸奶,

“拿給姐姐一盒……”我本想讓二寶拿給桃桃,沒等我把話說完,

桃桃一把就搶過我手裡的酸奶,頭也不抬地喝了起來,

不大一會兒,就把一盒酸奶喝完了,然後又盯著我手裡的酸奶看。

“你還喝個沒夠了!”老大有些不耐煩,我用胳膊肘戳他,示意他不要說了,

以免傷了桃桃的自尊,桃桃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不妥,

把臉別到一旁,表情有些尷尬,我將一盒酸奶放到了她旁邊,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了。

一個8歲的女孩做出從別人手裡搶東西的動作,令人感到意外,

而這與桃桃的媽媽平時的哭窮教育有關,桃桃家說不上富裕,也談不上貧窮,

就是普通家庭,但桃桃的媽媽對孩子的花銷管控得很嚴,

因為社區緊鄰超市,經常有孩子到超市買零食,

桃桃提出吃零食的要求時,媽媽很少同意,總是對她說:

“我哪裡有那麼多錢,咱家窮沒錢,就得省著點花。”

桃桃的媽媽曾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錢是好的,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就得哭窮,

讓她知道錢得來的不容易,才知道珍惜,不大手大腳。”

哭窮真能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嗎?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女孩瘋狂網購,網購的東西填滿了家裡的各個角落,

而很多買來的東西,她連包裝都沒打開過,

為了滿足購物的慾望,她不停地透支信用卡,後來欠了銀行30多萬,

她老公沒有辦法,將房子賣了還錢。

這個女孩為什麼會瘋狂的購物呢?

因為童年時代的貧窮所致,現在瘋狂購物是為了彌補兒童時代的缺失,

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在作祟。

所以說,哭窮不一定能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哭窮給孩子帶來的兩大影響

哭窮是老一輩人常常用來教育孩子的方式,以此希望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現在有不少家長還奉行哭窮的教育理念,

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哭窮帶給孩子一生的自卑感

好友丹小時候特別想要一條公主裙,但媽媽就以沒有錢拒絕她,

她穿的都是姐姐穿剩的衣服,記得有一次,

她穿了一雙姐姐穿過的不合腳的運動鞋去上體育課,

跳遠的時候,將一隻鞋甩出去老遠,同學們哄堂大笑。

丹單腳跳著將鞋撿了回來。

丹說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從那以後她就特別害怕上體育課,

站隊的時候盡量往後一些,不想讓別人看到她腳上的鞋,

跑步、跳遠都小心翼翼地,生怕又出洋相。

就是現在她對穿著打扮都十分不自信,特別在意別人評價她的穿著,

買件新衣服穿上,出門前會不停地在鏡子前照來照去,特別沒有自信。

不僅如此,因為自卑,丹錯過了一個條件很好的男孩,

我問她為什麼分手,她說他是富二代,家庭條件優渥,

我擔心他和他的父母看不起我,和他在一起我沒有安全感,總感覺早晚有一天會被拋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脆弱的自尊感,

即低人一等的感覺,這會讓他們產生不安全感,

總擔心自己會失去一些東西,這就是哭窮帶給孩子最普遍的影響——自卑。

二、哭窮會影響孩子的聰明才智

貧窮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力與判斷力嗎?

關於這個問題,有研究者做了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招募一些窮人與富人,

看他們在對待小額財務問題與大額財務問題上有怎樣的差異,

結果發現,在計算小額財務問題時,窮人與富人犯錯的次數基本相同,

但是在大額財務問題上,窮人的犯錯次數明顯比富人高。

造成窮人犯錯誤次數比富人高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

一是窮人的顧慮更多,他們擔心一旦犯錯,就要餓肚子,從而影響了判斷力;

二是受到了稀缺理論的干擾,窮人因為缺錢,他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錢上,

這就像當一個飢餓的人走在大街上,會更容易注意到大街上的飯店一樣,

因為窮人集中註意力在金錢的數額上,而不是在解決問題的思考上,

從而導致了思考能力的下降。

第二個實驗,研究人員招募了一些農民,

分別在莊稼收成前後進行瑞文推理測試和認知任務,

結果表明,在莊稼收成之後的測試成績更好。

這說明同一個人在富裕的時候比貧窮的時候更“聰明”。

此外,美國《今日心理學》雜誌曾刊登過一篇

心理學家對貧窮環境與兒童學業關係的研究報告,

也證實了貧窮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報告中指出:

寬裕家庭孩子的大腦神經元有更多的分支,

這些分支會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與靈敏度,

而貧窮環境下的孩子則常感知到貧窮帶來的壓力,

很可能影響大腦神經元分支的產生。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和機能單位,

一個人智力的高低與腦神經元的發育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貧窮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比起物質上貧窮,更可怕的精神上的匱乏

雖然貧窮會帶給孩子負面影響,但並不是所有窮人家的孩子一定難以成才,

有的孩子長得就像岩石縫裡的一棵松樹,堅韌挺拔,

而有的孩子則活得悲悲戚戚,習慣站在別人的影子裡,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莫言在他的散文作品《母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十,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

勞作最辛苦的十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

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

莫言一家人的生活雖然是苦難的,

但莫言的母親給了孩子們精神上的滋養,以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

心裡要有陽光,面對困難要有樂觀的精神。由此可見,

只有精神上富養的孩子才能樂觀面對貧窮,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不放棄追求希望與夢想。

生活上的貧窮有時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我們卻不可以讓孩子精神上染上貧窮的重疾,這才是無藥可救的。

父母要努力承擔生活壓力,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叨生活的困難與不幸,

這無濟於事,只會徒增孩子的壓力與內疚感,

努力為孩子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讓孩子以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磨難,

才能活出自我,活得精彩!

來源來自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