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孩出生之前我們總想的是自己是慈母、慈父,會溫柔的面對小孩的問題,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事情不會出現在自己與小孩身上,而自己小時候經歷不好的經歷也不會出現在小孩身上。在小孩出生後我們總會發現一切並不如我們所設想的那樣,你所期望的母慈子孝的場面沒有出現,反而是常常伴隨著發脾氣與爭吵。在教養小孩上最大的難題就是父親母親的性格。
地鐵附近開了一家石磨坊,一般早上時間充裕,我會去那點一杯熱氣騰騰的豆腐腦,再要一根剛出鍋的香脆油條,然後吃完滿滿的能量去擠地鐵,開始一天的工作。
和往常一樣,早上我正喝著豆腐腦啃著香脆油條,突然被鄰座媽媽的呵斥聲打斷。
“你看看時間,我今天又要被你弄遲到了。”
小女孩若無其事的繼續喝著豆漿,好像對媽媽的呵斥早已有了免疫。
過了不到1分鐘,鄰座媽媽第二次呵斥聲蹦出:
“哎喲,喝個豆漿都要喝這麼久,你能不能給我省點心啊!”
這時候,小女孩開始大口大口啃著手裡的饅頭。
我用餘光掃視了下那位媽媽,滿臉的焦躁,右手還不停的點擊手機顯示幕按鈕看時間,每看一次眉毛就擠成了一堆。
“咳咳咳..”小女孩吃的太急,噎住了。
那位媽媽邊拍著女兒的後背,邊暴躁的喊出:“你看看你,連個饅頭都吃不好!”
小女孩喝了一大口豆漿,停頓了幾十秒。那位媽媽不耐煩的問道:“你還吃不吃?”
小女孩悄悄的說了句:“不吃了。”
於是,她連忙起身拎著孩子的書包,牽著孩子火急火燎的出了石磨坊大門,消失在人群中。
我正感嘆小女孩的遭遇時,手機彈出一條微信消息:
“以後你還是等番茄起床後再去工作!”
噢,不幸的遭遇此刻也正發生在我女兒身上。我知道番茄爸爸現在已經被右腦的情緒掌控。
為了不讓他怒氣升級,我沒有立刻回復消息。
剛坐上地鐵,手機又彈出一條消息:
“一大清早又對她發脾氣了,現在我又後悔又難過。”
最近番茄進入了倒退期,變的非常粘人,特別是媽媽。
所謂倒退期(3歲半-4歲),是孩子原本掌握的技能突然不會了,好像又回到了離不開父母的嬰兒階段。哼哼唧唧是這個時期特有的毛病,有時候讓人感到頭疼。
雖然明白女兒處於特殊時期,可還是很難做到平靜對待。番茄爸爸有些忍無可忍,就連我也會被這嬌滴滴的樣子,弄的火勢蔓延,差點爆發。
我去洗澡,她扒拉著不放。
出去玩,她嬌嗔的要我抱抱抱。
早晨起床不見媽媽,她哼哼唧唧哭鼻子。
女兒就像支502膠水,恨不得24小時候跟我黏在一塊,最好還是粘的牢牢靠靠。
人非聖賢,再好的耐心也會被消磨殆盡。
沖孩子發脾氣,每天都在萬千家庭上演。
火氣有多大,後悔就有多深。
吼完孩子後那種對自己失控的懊惱,又會成為一種心魔,深深的揪痛自己。
冷靜過後總能認識到錯誤,下次再也不沖孩子發脾氣了。然而下次火氣上來時,後悔是個什麼鬼影子,早已忘到九霄雲外。
如果世上有讓父母忍住不對孩子發脾氣的丹藥,應該會被一搶而空。可惜這種東西只存在於神話劇裡。
現實生活裡的暴跳如雷,只能靠控制自己來平息。
過於讓父母控制脾氣可能會讓人心生疑竇,難道就這麼寵溺著孩子,連脾氣都不敢發了?
做父母倒也不至於要這麼“窩囊”,適當的給孩子點顏色,還是很利於讓他們明白父母的底線的。
不能說,你看到孩子髒話連天,逢人就“你妹的”“我靠”,這樣放肆的態度也放著不管,那當然是說不過去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底線還是要把持。
實際上,我不能說百分之百,應該 百分之八十的父母沖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己心情不佳、壓力使然和情緒氾濫所致。
石磨坊的媽媽沖孩子發脾氣,是迫於工作遲到的壓力,焦灼狀態導致。如果她時間充裕,可能也會陪著小女孩一起悠哉悠哉的吃完早餐。
番茄爸爸沖女兒發脾氣,是懊惱自己應付不了女兒失控的情緒,自己先爆發了。
小女孩時間觀念或許並不強,吃東西做事情本身就慢。事實上,我看到的小女孩的確一直在吃,她只是做不到像媽媽那樣,一個饅頭三口搞定。
女兒身處倒退期,她是焦慮的,而且極度依賴媽媽。她哭是內心真的很混亂,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們有錯嗎?
沒有。
但結果是被父母吼了,當出氣筒了。
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正視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裡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 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父母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有時候,父母還要學會做修復工——親子關係修復。
《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裡,就講述了一個親子縫合的故事。
一大早,小企鵝就遭到了媽媽的怒吼,他感覺自己被怒吼吹散了,頭飄到了宇宙中,肚子落到了大海裡,翅膀落進了叢林裡,嘴巴落到高山上,尾巴落在了街道上,只剩下一雙腳,跑啊跑啊,一直跑到撒哈拉沙漠。他累了,媽媽開船來接他了。媽媽找到了他的其餘部分,然後縫好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痛。
雖然縫補好後有疤痕,但修復是必然,如果一時情緒失控,那就及時止損吧。
和孩子坦誠道歉
承認自己的衝動,為說過傷害孩子的話和做過過激行為的事道歉,降低孩子內心的恐懼和誤會。
與孩子分享你的感覺
告訴孩子他這麼做給你造成的困擾和怒火,讓孩子理解並明白自己的不當行為。
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道歉與共情都是在為尋找解決問題做鋪墊,遣散孩子心裡的誤會後,和他們共同討論不當行為如何改正,不當情緒如何發洩。修復關係的另一面,是幫助孩子理智對待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育兒育己,相愛又相殺,萬萬沒想到自己才是教育孩子路上,最大的si敵。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