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天泡腳雙足差點被「廢」
常年有高脂飲食、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李先生,8年前被當地醫院診斷為2型糖尿病。然而,他並沒有引起重視,既不注意規律監測血糖,醫生叮囑要按時服用的降糖藥他也總是有一頓沒有頓的,想起來才吃。碰到哪裡不太舒服了,總喜歡到當地診所推個拿、泡個腳、拔個火罐……
最近氣溫驟降,天氣寒冷,他又自己買了點中藥,在家備了一盆熱辣辣的「藥湯」泡起腳來。不料第二天早上起床,發現兩隻腳的腳趾、腳踝出現了很多水皰。以為是頭天晚上水溫太燙所致,心大的李先生自己拿針將水皰挑破了,還拿「中草藥」外敷了一陣兒。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李先生的雙腳多處逐漸出現皮膚潰爛發黑,有的地方趾骨都露出來了。
意識到不對勁的李先生這才前往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求醫。所幸,經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張教授團隊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療、局部清創、規律換藥、生活方式調整等系列治療,總算保住了「雙腳」。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泡腳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張教授提醒,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初期癥狀很容易被患者忽視!臨床多表現為肢端皮膚髮冷、麻木、刺痛、灼熱,或者皮膚感覺遲鈍、感覺喪失等。
嚴重一點的,皮膚會有開放性病灶,表現為水皰、凍傷、燙傷等皮膚淺表性潰瘍等。一旦沒有及時干預,晚期很可能會出現感染、壞疽,導致截肢,甚至致命。
五招助糖友保護足部
01
溫水洗足
每日用溫水(約37℃-40℃)洗腳5-10分鐘,洗凈後用柔軟毛巾輕輕擦乾,注意保持足趾間清潔。由於糖尿病患者可出現肢端感覺遲鈍,一定切忌水溫過高。
02
檢查足部
清潔足部後仔細檢查足趾間、足底、易受壓部位有無皸裂、破損、水皰、足癬、繭等,注意足背動脈搏動及足部皮膚感覺。
03
塗潤膚膏
皮膚乾燥者需在清潔足部後塗潤膚膏,不宜塗足趾間,特別注意冬季預防皮膚皸裂。
04
足部按摩
以手掌的大小「魚際」穴從足尖開始,輕輕按摩雙足及下肢,雙側足部分別按摩3-5分鐘,促進下肢血運循環。按摩時注意力氣不宜過大,切忌在足浴按摩場所中按摩足部。
05
下肢運動
「糖友們」自己在家可以經常做一些促進下肢血運循環的簡單運動,如提腳跟:將腳跟提起、放下,重複20次;抬腳尖:將腳尖抬起、彎下,重複20次。
這2類人別泡腳,有危險!
1.動脈炎、靜脈炎以及動靜脈血栓患者
泡腳會引起局部的血管擴張,患有血管疾病的人不宜泡腳,否則容易發生意外。
2.足部有潰瘍、炎症、皮膚病
有這類皮膚問題的人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有香港腳的患者可能會利用藥水洗腳,但注意在急性發作期,如瘙癢加劇,足底紅斑明顯,出現較多的水皰,均不適宜泡腳。此時泡腳,容易引發真菌引起的皮膚變態反應,即癬菌疹,使瘙癢加重,治療更複雜。
正常人泡腳也要注意這些!
注意水量
水要沒過腳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
注意水溫
泡腳水不能太熱,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為宜。這個溫度,大概就是手放水裡,感覺溫熱就行了。
如果水溫太燙,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會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容易引發危險。
另一方面,水溫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更加乾燥。
注意時間
泡腳時間太短達不到效果,一般泡15~20分鐘,人微微出汗即可。
泡腳時間太長不是很好,有人習慣泡到渾身大汗才覺得舒服,這樣就泡過頭了,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
泡腳後,千萬別做這個動作
別急著起身倒水
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建議泡完腳之後,平躺一下。
泡腳時,全身血液都往下半身加速循環流淌,直到腳底。若突然起身,老年人循環功能本身較弱,血液不能及時回到上半身,容易造成一過性的眩暈,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更是增加了發生意外的風險。
所以泡腳後,老人先別著急起身去倒水,最好是擦乾雙腳,半躺3分鐘左右,然後緩緩起身,這樣有利於血液迴流心臟,預防低血壓和眩暈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