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有位小學老師跟我分享:「班上前五名的孩子,都是平常很主動的孩子。」我聽完心有戚戚焉,因為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學習成績,主動、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有速度感的孩子,往往是團體中表現傑出的孩子。對於被動,而且總是需要催促的孩子,他們其實常對「快一點」感到麻痺,對該做的事很無感!爸爸媽媽們,我們要培養孩子「帶得走」的「主動學習」能力。

孩子慢吞吞,有生理及心理因素

送孩子去學校時,經常看到換鞋區內,家長一直催孩子「快點、動作快一點!」進了教室,孩子不是拖著牛步去洗手,就是慢吞吞,忘了把書包放在固定位置、忘記脫外套……不疾不徐的動作,看在父母眼裡真會氣到想開罵!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即使罵過,隔天同樣的情形仍會出現,這到底是孩子天生動作慢?還是需要有效引導呢?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出版《教養的真相》

父母心裡想著:「為什麼孩子每天動作都好慢,好像什麼事都無所謂,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是氣質及感覺統合能力失調,因為,感官處理能力不好,會對學習及日常生活的處理產生影響。

東西找不到的小孩

當孩子的視覺整合能力不好時,他們找東西或整理東西的能力就不好,也會影響到學習能力,一些需要用眼睛去學習、模仿的學科,都會受到影響,包括美勞、畫畫與拼圖等,到了小學之後,寫字能力自然受到影響,怎麼快得起來?

耳朵聽不到的小孩

聽覺整合能力不好的孩子,經常會左耳進右耳出,常常需要三催四請,有時候明明講了三件事,最後卻只聽到一件事情!這些孩子到了學齡前期,對團體複雜指令的跟從度只會力不從心,學齡後更會影響聽寫的能力,做事當然慢吞吞!

發呆恍神的小孩

這類孩子的警醒度很差,好像總是沒有清醒的一刻,無法融入周圍環境是最大的問題。尤其容易有起床氣,也經常發呆恍神,專注力不足,學習的焦點當然無法集中,甚至當團體都已經進入下個步驟了,他還在自己的世界裡,也難怪動作慢吞吞。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差,會影響大肢體動作的發展,別說體育課,連排隊可能都跟不上!

從臨床的經驗來看,如果孩子慢吞吞的行為持續很久,且怎麼調整教養的策略都沒效果時,這就不只是單純的學習動機問題,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簡單說,就是大腦的感覺處理能力異常。對於這樣的孩子,我有幾點建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