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五味子是有5種味道嗎?

原創 小金藥師說藥事 2018-12-18 07:53:05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曬干或蒸後曬干,除去果梗和雜質。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那麼,五味子是會有5種味道嗎?

五味子的美名是從何而來呢?據記載,五味子之名與宋朝名醫蘇頌有關。蘇頌形容五味子為“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見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根據五味入五髒的理論,五味子五味俱全、五行相生,故而可養五髒之氣,對人體五髒發揮補益、平衡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五味子雖有五味,但偏酸、甘,歸心、肺、腎經,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作用。可見,五味子具有寶貴的藥用價值,是一味功效奇特的中藥。

中藥五味子

在祖國醫學的長河中,五味子作為中藥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記載五味子:“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列其為上品。生山谷。”到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中藥大辭典》對五味子以及其醫藥價值也做了詳細記述。在五味子眾多的藥用價值之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止咳,該功效在很多醫書中都有記載。張錫純曾說“五味子斂收之力甚大,若咳逆上氣挾有外感者,須與辛散之藥合用,方能服後不致留邪。”另外,對於肺虛氣逆兼挾虛火的“黃昏嗽”,用五味子治療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味五髒五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有五味子(習稱北五味子)和華中五味子(習稱南五味子)。那麼,南、北五味子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通常意義上講,北五味子的藥用價值比較高,入藥常用北五味子。下面我們對南、北五味子作一個更為詳細的比較。首先,從基源上看,北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南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從形態上看,北五味子較大,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凹凸不平,口嘗酸度較大,果肉厚而油潤,破碎後氣味較濃,有的表面呈紅黑色或出現“白霜”;南五味子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果肉薄而枯乾,皺縮,破碎後氣微,果肉常緊貼種子,表面無起“白霜”現象。從功效來看,歷代醫家認為南北五味子是有區別的。《本草會編》記載“五味子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產”。《本草綱目》記載:“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本草蒙筌》記載:“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

北五味子與南五味子

據歷代醫書記載,五味子在臨床應用方面多與其他藥物配伍,含有五味子的中藥方劑多達2935條。如:五味子與人參、麥冬配伍而成的生脈散,臨床應用很多。人參之甘補氣,麥冬之苦瀉熱,五味子之酸斂肺止汗、生津止渴。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斂,能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

除此之外,五味子被稱為第三代保健水果,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已經突破了藥用范疇,在釀酒、制果汁、美容、保健、制食用色素、制食物防腐劑等方面均有應用。在國家衛生部公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裡,五味子列在《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單用五味子果實可以泡茶飲用,也可以製成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濃縮汁、五味子果醋、五味子紅酒等。五味子果實含有抗氧化劑,製成的產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劑就可以保存較長時間,因此五味子果實具有綠色食品的特性。

五味子茶

除此之外,五味子植株也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藥用物質,自古以來即被入藥和食用。民間常用曬乾的五味子藤莖代替花椒燉肉。五味子的藤莖、葉子、根都可用來泡茶,具有悅目的色澤和柔和的芳香,有益身心。

最後簡單總結一句話,五味子五味俱全,可養五髒,但偏酸、甘五味子作為藥食兩用之品應用很廣,確為一味寶貴的中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