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日訊)馮偉衷軍訓受傷不治事件,6疑團有待日後展開的聽證會一一釐清。

記者會上各家媒體針對事故發生細節提問,但有鑑於事故還在調查中,因此在場接受媒體發問的官員們表示,無法在記者會上全面說明。一般相信,未解的6疑團會在日後的聽證會上水落石出。

疑團1:誰啟動炮管下降?

目前已知的是,當時是通過炮車內部的按鍵操作,而炮車確實有可停止起降的裝置。

疑團2:兩名同僚為何沒發現馮偉衷在炮尾?

據知,當時兩名同僚和馮偉衷都在炮車內,但同僚確切所處位置則不明,三人如何溝通成關鍵點。

疑團3:馮偉衷面向或背對炮管?

一般相信馮偉衷事發時站立在炮尾後方,而他當時是否在彎腰檢查炮尾的裝填桿(Rammer),呈什麼姿勢遭夾壓,或能更清楚說明他為何蒙受嚴重的傷勢。

疑團4:馮偉衷為何無法脫身,所處空間范圍多少?

據知,車內的空間不算小,足夠讓人在裡頭活動。

疑問5:馮偉衷被夾壓多久?

同僚究竟多快發現馮偉衷遭炮尾和內牆夾壓、是否有聽到他呼救,以及多快將他救下都是重要信息。

疑團6:安全標准作業程序是否獲得執行?

3人在炮車內是否完全遵照程序,是否有人涉及疏失行為,相信都是調查鎖定的范圍。

陸軍總長吳仕豪少將(左起)、三軍總長王賜吉中將、作戰後勤支援指揮部司令陳君有上校、陸軍軍醫長盧宏一上校。

醫生已預料馮偉衷可能會出現並發症。

盧宏一昨天向媒體解釋救治過程。他說,意外發生後馮偉衷就接受現場武裝部隊醫療團隊的救治,之後被直升機送往區域創傷中心懷卡托醫院(Waikato Hospital)。

送院過程中,他意識清醒,還能同醫生和救護人員溝通,而第一次手術後,馮偉衷也能同媽媽說話。

盧宏一補充,由於馮偉衷傷勢很嚴重,涉及多個器官,因此主治醫生和張立勝醫生都已經預料到,以這類嚴重創傷而言,很可能會有並發症。

他說:“我們只是不懂何時會發生而已。”

盧宏一說,馮偉衷的傷勢22日惡化,做了第三次手術後情況仍危急,需用儀器維持心肺和腎髒功能,最後在前晚傷重不治。盧宏一也強調,懷卡托醫院是區域創傷中心,有充足的設備與人員應對這類傷勢。

無視線盲點

控制盤與炮尾同在一空間,無視線盲點。

針對事故,記者詢問熟悉155毫米榴彈炮車構造與運作的多名人士。

據知,炮車內的控制盤以及炮尾部分都處同一空間,兩者之間的距離頂多為兩三米,並沒有出現任何視線盲點。

“唯一可能出現的視覺盲點,是當操作控制盤的人,在探出炮車視察外頭情況,就很難看到炮車內所出現的狀況。”

至於炮尾和內牆之間的差距,據知十分狹小。

國防部昨午針對馮偉衷軍訓喪命事故召開記者會。

兩人一組進行維修

陳君有向媒體解釋,當炮車出現故障時就會請前線支援的技術員過來檢查問題出在哪裡,若不在他們可應付范圍,就會交給正規軍人處理。此外,一般上都會派遣兩名技術員到場,這樣才能互相照料。

吳仕豪則表示,當時炮槍疑似出問題,因此請技術員過來支援,而過程中得將炮管降到待命位置才能做相關檢測。

據本報了解,將炮管降到待命位置才能確保氣壓、液壓在正常狀態,檢測才能順利進行。

至於究竟當時炮車出現什麼故障,記者會上未說明,但有熟悉炮車操作的人士表示,可以出的狀況非常多,包括發射不夠精確或是裝置操作不順等。

“但我們絕不推卸責任”

三軍總長王賜吉中將向家長強調,武裝部隊的整體安全體系是健全的,“但我們絕不推卸責任”。

武裝部隊會從每一次事故中汲取教訓,實施更嚴格的安全措施,力求做到更好。

近年來,接二連三發生軍人意外身亡的事故,引起民眾對軍訓安全的關注。

王賜吉說:“當家長出席基本軍訓結業禮時,我看到他們對孩子的自豪感。我們有責任確保孩子的安全,確保家長能放心。武裝部隊有一套健全的安全機制。發生的事故,所有進行的調查和建議,我們都採納……我們不會推卸責任,一直力求做得更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