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專心、暴怒、不愛睡覺……等八大行為的真相:內在焦慮
現代人有焦慮問題的比例逐漸升高,包括青少年及兒童,國外的報告指出,兒童有焦慮問題的比例約8-10%。
通常,這些焦慮問題會隨著孩子長大而逐漸減輕或消失。但如果兒童的焦慮和恐懼變得過度和不合理,與其年齡或發展階段不符,且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那就要特別注意。
比較困難的是,在兒童身上的焦慮,往往躲藏的很好,反而會以其他外顯行為出現,例如焦躁易怒等等,令爸媽很頭痛,好像怎麼教導這些行為都沒有效,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對症下藥—-處理內在焦慮問題。
內在焦慮所產生的外在行為有:
一、入睡困難
「睡眠問題」與「焦慮」經常互為因果,孩子會因為一連串的焦慮想法而不易入睡,而睡不飽又會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因此惡性循環。
二、愛生氣
焦慮容易產生無助感、挫折感,因此容易出現愛生氣的狀況。從神經生理來看,生氣和焦慮的大腦中樞都是杏仁核,面對威脅時杏仁核活化會產生「戰或逃」的反應,這會讓人變強壯也變快速,也因此容易出現易怒易躁的狀況。
三、對立反抗
最令焦慮的孩子感到挫折的一件事,莫過於他感到他的生活失去控制了,他們藉由控制權,感到安全感與安心,因此當他認為大人要求的和他想的不一樣時,就容易產生焦慮無助,因而出現對立反抗或叛逆的行為。
四、莫名暴怒焦慮的情緒是會累積的,當累積到一個程度時就會爆發出來,因此孩子可能上一秒都情緒穩定,下一秒卻因為一件很小的事,就暴怒,那個反應過大到令人摸不著頭緒。焦慮的孩子常因為一件事情卡關,跳脫不出來,接下來就跟不上老師和同儕,看起來就是一個分心的狀況,例如下一堂要考試,孩子可能焦慮到蔗糖都無法專心聽,或者是體育課比賽,孩子計較某件事,儘管老師已經認為處理好也過去了,孩子腦袋可能還會打轉這件事很久。六、逃避
躲開令人不舒服或有壓力的事是天性,所以焦慮的孩子可能會產生兩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為了怕遇到壞人或迷路,堅持一定要走固定的路線回家,或者是為了不要在大家面前說話或表演,堅持不要上台。比較困擾的是,如果平時小事都是用這樣的心態去逃避,當遇到大事時,孩子就可能會更承受不住,更有情緒。
七、負面想法
焦慮很容易連動負面想法的產生,會讓孩子一直有令人沮喪的感受,甚至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例如在家睡不著,因為擔心壞人闖入;選班級幹部,讓大家不要提名他,因為他很擔心最後沒有人投他……等等。
八、強烈掌控慾
因為掌控全局,會讓自己安心,因此焦慮的孩子會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掌控,或者是計較公平,例如他穿鞋子出門,弟弟就一定也要穿鞋子,不可以穿涼鞋……。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些外顯行為,建議可以在仔細觀察一下,孩子是否就是屬於易焦慮的孩子呢?焦慮這件事情可以藉由心理方面的正向想法與行為引導、飲食、運動與紓壓活動等來獲得改善,進而改變這些外顯行為,這樣的才能成為有效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