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與交往中,
我們討論最多的可能就是“三觀”問題。
做朋友不能找三觀不合的,
談戀愛不能找三觀不合的,結婚更不能找三觀不合的。
“三觀”指的是雙方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什麼是真正的三觀不合?
看過一段解釋,深以為然。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遊戲。
這不叫三觀不合。
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
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
這不叫三觀不合。
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
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遊,他就喜歡宅在家裡。
這不是三觀不合。
但是他說旅遊有什麼好玩的,
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裡多舒服。
這就是三觀不合。
簡單點來說,真正的三觀不合,是不尊重彼此的三觀。
找另一半,不是非得一定要找一個
和你一模一樣興趣愛好的人,
但是一定要找一個,懂得尊重你興趣愛好的人。
越長大越發現,真正高情商,
讓人舒服的人,是懂得尊重彼此三觀的人。
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姻,是香港娛樂圈的一段佳話。
他們之間沒有戀愛小鮮肉們式的秀恩愛,
再加上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梁朝偉和張曼玉的一段遺憾過往,
讓人們總是猜測梁朝偉心中的硃砂痣是張曼玉。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
倒是讓人們發現,其實劉嘉玲才是真正適合梁朝偉的人。
因為他們相互,都在尊重彼此的三觀。
劉嘉玲喜歡社交,然而偉仔喜歡在家宅著,
喜歡一個人不開心了跑去廣場餵鴿子。
在生活中,總是劉嘉玲在照顧梁朝偉,擔任家庭的責任。
在《我們來了》綜藝節目上,
劉嘉玲說偉仔是那種家裡裝修可以提著行李箱就離去,
過幾天再打電話回來問,“裝修好了沒”的人。
然而面對這樣的伴侶,劉嘉玲總說,他開心就好,他決定就好。
她比誰都要尊重和了解偉仔的生活方式,
她知道偉仔喜歡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她說偉仔是悶蛋,
這個世界沒多少人能夠和他做朋友,他也沒多少社交。
他是一個鍾情於安全感的人,不喜歡去冒險,不喜歡去嘗試新的事物。
但是劉嘉玲剛好相反。
劉嘉玲喜歡熱鬧,非常鍾情於社交,也因此是一個情商極高的女人。
面對這樣的女人,梁朝偉並沒有因為她和自己不同而排外,
反而梁朝偉一提到老婆,都是滿滿的笑容。
他說,她很熱鬧我不會,她的熱鬧好有趣我好喜歡。
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卻因為尊重彼此的興趣愛好,
尊重彼此的三觀,相互陪伴了20年,認定了彼此是自己人生中的伴侶。
相互尊重彼此的三觀,是唯一能融合雙方的方法,
也是成年人相處時最該有的能力。
讀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變得很頹廢,
因為我發現和舍友們的生活顯得格格不入。
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熱衷於去了解更多的新鮮事物,
去了解很多的社團,然而每次都被舍友潑冷水。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在宿舍看看劇,看看電影,折騰那麼多幹嘛?
平日裡想抓著舍友去打羽毛球運動一下,
結果舍友卻一動不動覺得我根本不懂得體驗慵懶的美好。
於是我的內心一次次的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甚至非常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從圖書館拿回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
其中有一個舍友對我嗤之以鼻。
她說,
“看這些書有用嗎,如果人不開心還不能抱怨一下,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明白了,
有些人是註定不能成為朋友,不是因為她和你的興趣愛好不一樣,
而是因為她根本不懂得尊重你的三觀。
在娛樂圈的明星粉絲陣營中,就有著很多不尊重彼此三觀的粉絲。
她們通常會分成不同的派門,除了正常追星之外,
只要一遇到爭議,就會互相攻擊對方的粉絲,
互相覺得是某個明星的愛豆,就是一個沒腦子的傻缺。
有人說,
“雖然三觀不同,但是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並不能說誰高誰低。
相互尊重是為了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即便我不認同你,但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三觀。”
不尊重別人三觀的人,只能是一個井底之蛙,
因為你一直活在你的世界裡,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真正謙卑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
並且理解世界萬物,可以有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尊重他人的三觀,而不去鄙視和辯解,有時候節省得利的還是你自己。
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到底有幾季呀?”
弟子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
於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
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學生磕三個頭。
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時孔子從屋裡走出來,
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
“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麼說有三季呢?”
孔子說:
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嗎?
他是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
你講三季,他會滿意,
你講四季講到晚上都講不通,
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在這個故事裡,孔子的弟子和那個路過的客人
明顯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面對這樣不同三觀的人。
最好的做法是,只與同好爭天下,
如果盲目的去爭辯,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而自己的觀點,其實又何必急著希望別人的認可。
和三觀一樣的人交往,尊重三觀不同的人,
遇見三觀不正的人就慣著他,讓他越來越傻。
最好的關係,未必是我們一起都喜歡研究一本書,一部電影。
最好的關係,也可以是我在床前安靜的看書,
你在電腦前忘我的玩遊戲,我不會鄙視你的遊戲,
你也偶爾會來看看我最近在看什麼書。
偶爾不同卻又相互尊重,這樣恰如其分的距離感,剛好可以為我們的感情加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說的: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
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懂得尊重和接受,
顯示的是你的胸襟是你的智慧,也是你的包容。
而這些,也恰恰是決定了你生命中所有關係的質量。
真正三觀不同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不管是伴侶還是朋友,
其實無非都是彼此都不尊重大家三觀的人。
每個人都要珍惜那些真正尊重你三觀的朋友,
或許你分享的書籍她並不感興趣,可是因為愛你,
她願意傾聽你的開心,並且不潑你的冷水。
合適的圈子,並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樣的人,
而是你們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世界,
並可以從對方的世界中,去學習到你所要學習的部分。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請你學會,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