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這個女孩,名叫沈芯菱。
你看她衣著樸素,不施粉黛,是否覺得普普通通,不過爾爾?
不過,你若聽完她的故事,或許此刻也會如我般,心潮起伏...
流動攤販的女兒
1989年,沈芯菱出生於台灣的一個貧困家庭,到底有多窮呢?
沈芯菱的父母都是學裁縫的,文化程度並不高。
早年間曾開設小型成衣代工廠,後遭遇台灣經濟蕭條,欠下巨額外債,從此家徒四壁。
自幼,她就跟隨父母外出流動擺攤,一家三口擠在一間臨時鐵皮屋裡,
偶爾還要接受警察盤問,連個睡安穩覺的地方都沒有。
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馬路上的招牌與疾駛中的車牌,
就成為沈芯菱認字以及算術的啟蒙。
昏黃的街燈下,她邊幫父母吆喝叫賣,邊趴在地上看舊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電腦神童”的誕生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0歲那年。
那時,沈芯菱剛升入小學四年級,身邊的同學都開始接觸電腦了。
母親說,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
借貸未果,便典當掉珍藏多年的玉鐲,為女兒買了一台二手電腦。
母親的愛孤注一擲,但終究沒有被辜負。
沈芯菱得到電腦後,抓緊每一個機會學習,從來不玩遊戲。
憑藉對電腦的興趣和熱愛,她先後考取了37張國際國家級證照,屢次斬獲各種電腦大賽第一名。
14歲時,更榮獲台灣國際科學展Intel計算機科學獎特別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電腦神童”。
用鍵盤打造知識公益之路
五年級時,阿公種植的文旦柚滯銷,沈芯菱突發奇想,
給各大企業發送電子郵件,成功幫助阿公銷售出去3萬斤文旦柚。
之後,她利用所學,創建了台灣第一個農產品直銷網站,
迄今已幫助家鄉數十戶柚農們,成功銷售出100多萬斤柚子至全國各地。
那時的沈芯菱還很年幼,但她卻已意識到,做公益並不需要很多錢。
只要能把興趣與特長深度結合,然後用它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就已經是一種公益。
從此,沈芯菱利用自己唯一掌握的電腦知識,走上了用鍵盤打造知識公益的革命之路。
14歲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12歲那年,有感於台灣地區日益加劇的城鄉貧富差距,
她籌備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站”。
藉著科技的力量,以及自己的一步步探索,網站至今已幫助600多萬弱勢學子,
成為熱門的線上公益教學先鋒。
14歲,她開辦了“楊過世代英語免費學習園地”,
隻身企劃籌措,免費讓數百名弱勢學子接受公平教育。
漸漸地,沈芯菱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上門,聘請她架設各種網站。
就這樣,年僅14歲的沈芯菱,很快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慈善少女圓夢哈佛
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成為百萬富翁後的沈芯菱,沒有被現實的利益所誘惑,
而是選擇把錢悉數捐出,用以幫助更多貧困學童。
在之後的數十年間,她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善心,不間斷地投身社會公益。
800多萬元公益支出,全部都是自己的知識與勞動所得。
公益之餘,沈芯菱也能很好地平衡學業。
面對成績,她保持理智而清醒,不會拼盡全力追求一百分,
而是謹守本分,保持八十分以上。
憑著這樣的信念,沈芯菱最終如願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
並成為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一名科技創新博士生。
毫無疑問,沈芯菱是大愛無私的,她的成功似乎帶著某種必然。
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支撐她一系列行為的背後,
更離不開一位智慧超群的女人,那便是她的母親。
可以說,沈芯菱的母親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
物質上,她無法給予女兒豐厚的保障,
但在精神與生活態度上,她卻給予了女兒強大的支撐。
如果不是10歲那年,母親頂著被嘲諷的巨大壓力,
仍義無反顧支持沈芯菱探索電腦的那份堅定與信任,
或許沈芯菱不會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到最初的那份熱愛與初心。
她也不會在之後的數十年間,一如既往地為公益事業踐行與付出,並最終學有所成。
沈芯菱的母親支持女兒學習,最終尋找到人生價值,
這樣一份智慧值得所有家長學習和深思。
其實,現在社會,早已不是沈芯菱所處的那個時代了。
思想在進步,觀念在升級,但如今,
反而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視電腦為洪水猛獸,避之而唯恐不及。
殊不知,網路在高速發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走進“網路時代”,
掌握一定的電腦能力,早成為孩子們適應未來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