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什麼都做不好!”

孩子多半受到了爸爸的影響

有一位朋友在幼兒園當老師,

她跟我說到了一個“不一樣”的5歲小男孩。

這個小男孩自理能力很差,每次到戶外參加互動的時候,

從來都伸著胳膊和腿,等著老師或者別的熱心小朋友來幫忙。

朋友問他為什麼不自己穿衣服穿鞋,

他很理所當然地回答道:因為在家的時候這些事都是媽媽做的。

我這位朋友有一次造訪了這個小男孩的家。

當時還沒到晚飯時間,只見小男孩的媽媽一邊收拾

小男孩在家裡搞的“破壞”,一邊忙著準備給家人做晚飯。

忙裡忙外,一刻都停不下來。

看到我朋友過來,還親自過來迎接,招呼朋友坐下。

這個時候,小男孩的爸爸,卻像一個主管一樣,

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玩著手機。

這個時候,家裡的老人想出門,男孩媽媽給老人找卡,

半天沒找到,問男孩爸爸,

男孩爸爸的回答是:你怎麼整天丟三落四,說你多少回了?

然後轉頭過來跟朋友說:她人就是這樣犯糊塗,你別見怪。

就連在一旁玩玩具的男孩,

也要補刀:媽媽就是一個大笨蛋,媽媽什麼都做不好。

小朋友本是一張白紙,是最天真無邪的。

然而,如果爸爸不尊重媽媽,孩子也會“瞧不起”媽媽。

如果爸爸“眼裡沒活”,

不做家務,孩子自然也認為家務本應該是女人幹的事。

朋友心裡十分難受,男孩媽媽是家裡最操心最累的那個,

卻也是被埋怨最多的那個。

爸爸“眼裡有活兒”

家庭才會幸福美滿

塗磊說,真正的責任是要在乎你所愛的人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

有一個“眼裡有活”的爸爸,就是在乎所愛的人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

能夠主動承擔責任,願意處理家務這些瑣碎的事情,

為妻子減輕負擔的男人,就是一個“眼裡有活”的男人。

曾這樣描述家務的繁雜:

今天洗衣服,明天收衣服疊衣服燙衣服,

後天抹灰收拾家,大後天又洗衣服,

大大後天又收衣服疊衣服燙衣服,

大大大後天就要拖地抹灰吸塵收拾家。

每天都要做飯,做完飯要洗碗……

這只是普通家務的繁瑣,但一個家庭面對的絕不只有家務。

還需要打理人情世故,規劃家庭開支,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

稍不留神,生活就可能是“一地雞毛”。

然而,在“一地雞毛”和“幸福溫馨”之間,只隔著一個男人。

我有一男性朋友,結婚前被我們鄙視當個甩手掌櫃,

結婚後有了女兒,光速進階成了二十四孝老公加老爸。

怎麼說呢,有女兒的這幾年,他洗衣做飯陪玩耍,

餵奶粉換尿布收拾家,以前糖鹽不分的人,

現在一條魚都能給你整出四種吃法來。

瑣碎的家務,是他不可分割的日常。

一家三口甜蜜幸福的家庭氛圍,也讓我們一眾朋友羨慕到抓狂。

有好事者問,從甩手掌櫃到家庭煮夫,你怎麼想的啊?

他一本正經地解釋:

“孩子都是用眼睛來發現真理。我要讓我女兒從小就能看見,

真正愛你的男人,不是聽他說的話,而是看他做的事。”

多數婚姻的失敗,並不是因為出軌變心,

而是個中繁瑣湮滅了曾經相處的愉悅,

在瑣碎中抱怨,在瑣碎中失望,在瑣碎中心死。

爸爸“眼裡有活兒”

女兒會有抱負

哥倫比亞大學曾做過這麼個實驗。

研究人員找了326名7到13歲的女孩,

以及她們的父母,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後,

分析家庭裡家務配比情況對女兒未來擇業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爸爸承擔家務量的多少,

直接決定著女兒是否有“野心”。

雖然顛覆了絕大多數老爸的認知,但這的確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家裡有一個洗碗、拖地、晾衣,

承擔大部分家務的爸爸,女孩們不容易受性別因素的影響,

會自我設限,大多勇於挑戰很多在外界看來更適合男孩子的工作,

比如警察、交通運輸、建築行業。

相反,如果家務是由媽媽獨自承擔,爸爸袖手旁觀,

會讓女兒產生“女性就應該做家務”這種男女不平等觀念。

在擇業時,會更以家庭為重,

有的女孩甚至願意放棄工作,做個家庭主婦。

你逃避的每一個家務,都在日後成了你女兒安於現狀的包袱。

都說同一個世界,同一款老公,

大多數的爸爸都對“男人做家務”這件事

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

可事實證明:爸爸多做家務,女兒更有抱負

爸爸承擔的的家務量越多,女兒越不會被社會角色禁錮,

反而會擁有更廣闊的思維和成長空間。

就像這項實驗的發起人Alyssa Croft博士說的,

父親就好像是女兒職業發展的守門員,

你參與家務的程度有多大,女兒職業選擇的範圍就有多大。

爸爸“眼裡有活兒”

孩子未來會更幸福

網上有個爆火的短片,不過兩分鐘,卻戳中了很多爸爸的淚點。

年邁的父親去已婚的女兒家裡做客,

他期待著的是女兒幸福美滿的生活,

可看到的卻是一個身兼多職,

在保姆、廚師、妻子、媽媽中不斷切換身份的女傭。

女兒一邊接著主管的電話處理工作,

抽空打開煤氣灶做飯,還見縫插針地打開電腦查找文件。

看到小孩散落在地上的玩具,還要空出手來收拾乾淨,

從進門的那一刻,女兒就沒停下來休息過。

而女婿呢?

安心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喝著咖啡玩著電腦,

偶爾還指揮女兒去把衣服洗了,

看著女兒像陀螺一樣忙得焦頭爛額,爸爸才幡然悔悟……

“我早就應該告訴你,家務不該就得你一個人幹,
你丈夫也要分擔家務。
但是,我哪有臉說他呢?
說起來,我以前也從沒幫你媽媽幹過家務。

女兒正在經歷的這些,和曾經的妻子如出一轍;

現在的女婿,就是年輕時的自己。

正是自己對家務的熟視無睹,

才會讓女兒潛意識裡接受“像他這樣的男人”。

爸爸,是女兒婚姻中的“影子”,

你的樣子,就是你女兒未來老公的樣子。

爸爸“眼裡有活兒”

孩子會更有擔當

這些年,同事喬喬的婆婆一直在身邊幫他們帶孩子。

她很感激婆婆的付出,同時也對老公的“什麼都不管”態度感到無奈。

她說,老公在家裡就像一個隱形人,

家裡的事、孩子的事彷彿都跟他無關。

我婆婆很能幹,年輕時家裡家外全靠她一個人,
我們的婚房都是她出錢給買的。
現在家務事也是一個頂我十個,
但她卻把我老公和她自己的老公
變成兩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

如果可以,誰不願“兩手不沾陽春水”?

與其說喬喬能幹的婆婆剝奪了她身邊兩個男人的自理能力,

不如說是她遇到了一個“眼裡沒活”的男人。

他看不到家裡家外的瑣碎,不願和妻子共同扛起這個家。

而這也影響了他們的兒子——喬喬老公也成了一個沒有擔當的人。

我爸就是這樣做的,我們還不是照樣生活得很好?
我為什麼要操那份心?

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

爸爸“眼裡有活”就是用行動告訴孩子:

爸爸主動扛起了家庭的責任,這就是爸爸應該做的。

當父親順手做起家務,當父親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當,

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形象便立在孩子面前。

一顆“爸爸愛媽媽”的種子就種在了孩子心裡,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就形成了。

爸爸“眼裡有活”,主動承擔起家務,主動為媽媽分擔。

孩子就能感覺到:爸爸愛媽媽,爸爸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孩子的這種幸福感,以及耳濡目染受到的影響,是最深刻,最不能磨滅的。

在今後的日子,女兒會選擇有責任心的人做丈夫,

而兒子,則更有擔當,將來,他們的生活自然更幸福美滿。

來源: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