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為藝非凡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45分鐘的午餐,
同樣是一種教育,
和數學、閱讀一樣重要。”
日本的學校午餐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吃,從來不是一個小問題。
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底蘊。
但今天不得不承認:
在吃,尤其是吃得衛生、安全這件事上,
我被日本的小學震撼了。
單單列舉一條,
就忍不住怒讚:
學生們在用餐前,
校長是一位“試毒者”
吃過之後沒問題,
學生食堂才可以宣布開飯。
就連來自紐約的一位環境學家,
也被日本的小學午餐驚呆了,
她特意拍了一部8分鐘紀錄片,
帶回紐約給學校主管看,
不曾想這部紀錄片瞬間火爆網路,
引發1500萬人圍觀。
原來,
一份50元的營養午餐,
並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當學生上課時,
學校的廚師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日本,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
高於普通餐廳。
廚師們工作時,
必須從頭到腳“全副武裝”。
口罩、帽子齊全,工作服一塵不染
琦玉小學一共682名學生,
加上老師和教職人員,
5個廚師要在3小時內,
做出720份午餐,
保持新鮮的同時,還需顧好分量,
但每位廚師絕不敷衍。
食材講求新鮮、自然
學校有自己的小農場,
馬鈴薯由6年級的學生親手種出。
存放餐食的地方,
外人絕對不能入內。
12:25分,下課鈴響起,
日本小學生們說說笑笑,
攤開自帶的餐墊、餐具,
直接把教室當做食堂。
這份從容的背後,
另外一群人正忙碌著,
他們就是今天的午餐值日生,
全班所有的餐食都由他們帶回。
午餐值日生格外注重個人衛生,
出發取餐前,
他們會反覆確認:
即便如此,
出發前還得再用一遍消毒凝膠。
當值日生們有序地到達廚房後,
他們並不會慌亂地取走
各自班級的食物。
而是大聲地向廚師們表達感謝:
謝謝您為我們做出那麼好吃的午餐。
午餐取回後,
值日生們會再次檢查
同學們的衛生情況。
隨後有條不紊地分配食物
其他同學只需坐等開飯
期間,值日生還會對
今天食物的來源做出說明:
炸魚醬汁的梨來自當地農場,
馬鈴薯6年級同學在校園農場種的。
言畢,同學們
對今天值日生的辛苦付出,
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對值日生的感激中,
班主任宣布:開飯啦!
秉承“食不言”的精神,
大家都專注眼前的食物,
老師也跟著一起吃。
每天都會多出一點食物,
給飯量大的同學,
想吃的出來猜拳,
決定誰能吃到,誰吃什麼。
“耶!魚是我的了。”
猜拳贏了的小男生高興地跳起來,
對這種方式“贏來”的食物
簡直是意外之喜。
吃完大家都齊刷刷地
在自己的座位上刷牙。
然後第一件要緊的事,
便是把牛奶盒拆開。
拆開,攤平,回收之道從小學做起。
值日生收集大家拆開的牛奶盒,
清洗乾淨。
之後,曬乾,
送去學校的回收站。
緊接著,值日的孩子,
會把大家吃得乾乾淨淨的餐具,
整理好,運回廚房。
其他同學也不閒著,
他們很自然地走到各自的崗位上開始打掃,
強烈的歸屬感讓他們十分賣力,
彼此間的配合也早已默契。
連老師的辦公室,
也順便打掃。
這一切,都在45分鐘之內完成,
不僅吃到了美味的午餐,
還參與了整個過程,
在勞動與合作中,
培養起最初的責任感,
孩子們都樂在其中。
而家長們,
每月只交3000~4000日元,
其他費用全由政府承擔,
貧困家庭的學生則全免。
那日本學校的這種營養午餐,
真能保證孩子們的營養,
並確保食品安全嗎?
日本法律規定:
學校只要滿600人,
就必須聘請營養師,
學校營養師會提前
將下個月的菜單制定出來,
以便使家中的飲食
不與學校菜單發生衝突。
學校的菜單一個月內每餐都不會重複,
並且會標明每一餐的營養成分、食材的來源與產地等等。
營養保障了,那安全呢?
對此日本有一套完整的製度,
文部省專門製定了《學校給食衛生管理基準》,
各地根據基準也建立一系列衛生規章制度,
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原材料開始,各類菜要分開存放、清洗;
各操作間有固定的工作服,進入工作間前要消毒。
第二、原材料要從多家公司進貨,不能只從普通的超市裡購買;
營養午餐中不能使用冷凍食品,所有食品必須高溫加工,
在75攝氏度以上高溫煮1分鐘以上;
從做菜到學生吃飯,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每頓午餐要留樣,並在零下20攝氏度保留兩週,以備檢查。
第三、學校校醫每三個月要對學校食堂的衛生狀況進行檢查;
當地衛生部門每年要對學校食堂及配餐中學進行兩到三次檢查;
教育部門也要定期進行檢查。
除了三大措施
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
最重要的措施還有
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
校長第一個試吃。
如此一來,
如果有人在學生午餐中投毒,
或者食物發生變質,
校長將會第一個倒下。
時至今日,日本給食製度日益完善,
不僅成為國家福利的重要內容,
也是國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論家庭富貴貧賤,孩子們吃著同樣的食物,
無形中,也傳遞著平等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們常說,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
教育是百年大計,
日本這種實施了
一百多年的學校午餐製度,
或許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