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會問問自己,過去的一年,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了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不妨也試試。

因為你會發現,生活總會在不經意的地方給你當頭一棒:

比如有很多人在一年開始的時候就給自己就立下flag:

以後堅決不能浪費生命、堅決不要阿諛奉承、不要畏手畏腳等等……

結果呢,曾經發誓不浪費生命的我們幾乎一下班就拿著手機,打遊戲、刷劇、刷朋友圈,美其名曰放鬆一下。

一時興起買的書已經不知落了幾層的灰;

一直堅信自己不會畏手畏腳的我們也漸漸收起了鋒芒,不會在會議上侃侃而談,據理力爭,而是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忍耐和妥協。

今天,我就把周國平的這本《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推薦給大家,也和大家聊聊怎樣找到自己不討厭的活法。

我曾經在2006年採訪過周國平,當時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人是在霧裡行走的。”

他的意思是站在道德的角度上,沒有人可以去指責另一些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我們終究將以各自的方式去摸索,去尋找讓自己最喜悅、最自在、最滿足的狀態。

我在尋找的過程當中也會向自己提問: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的究竟是什麼?我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

如果你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可以順著周國平在書中總結的四個途徑,

與自己的內心進行一番心靈的對話,或許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生命本來的樣子。

第一個途徑就是“不較勁”

也就是“在能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朋友”。

很多人都會跟自己較勁,和朋友較勁、和馬路上的其他的車較勁、甚至和天氣較勁、和電影的情節較勁……

人在各種較勁中,把自己五花大綁了個嚴嚴實實。

那麼不較勁,是要我們坐以待斃、玩世不恭或自暴自棄嗎?

還真不是。

更確切的說,順其自然是一種思想上的輕裝、努力之後的豁達、

雨過天晴之後的清爽和歷經滄桑之後的向陽而生。

所以周國平說:“不要死在小事兒上!”

當我們調轉視線讓心靈活在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上的時候,很多煩惱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個途徑是:學會恰到好處的去愛,要親密,但不要無間

孔子說,“從心所慾不踰矩。”

這所謂的矩,就是一種分寸感吧。

分寸感又是什麼呢?

是恰如其分的關心,是見好就收的止步,是不偏不倚的中立,也是恰到好處的喜歡。

我贊成周國平的觀點:要親密,但不要無間。

沒有了距離,分寸感便喪失了。

隨之而去的是美感、自由感,相互的寬容和尊重,最終甚至還會影響到愛本身。

第三個途徑是要:學會獨處

周國平說:我們怎麼樣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自我呢?

檢驗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他能否獨處。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講,獨處讓我們進行內在的整合,

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在內在的記憶當中的某個恰當的位置上。

害怕獨處的人總是想方設法的避免面對自己,因為這樣他會感到自己的貧乏。

而越是不能面對自己,不能獨處,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貧乏。

人之所以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其實也是一個自我的療愈。

讀懂自己有的時候比表達自己更為重要。

這裡我想給大家推薦三個方法,是我認為行之有效的獨處方式。

第一個方法就是“正念”(Mindfulness)。

第二種獨處的方法,我想推薦給你的,就是讀書,自己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

還有一種獨處的方法呢,就是旅行或者叫單走。

我常常會在採訪之餘,在當地鄉間的道路或者是老鎮的巷子隨便的去逛一逛。

一個人走過去探探頭、問問話、拍拍照,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半天的時光,讓思想充分地放飛,也讓身心真正的放鬆下來。

當世界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最後,我們重新問一下自己這三個問題吧:

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要的究竟是什麼?我又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

別著急!不用急著回答。

這個世界是我們第一次來,也是最後一次。

生活本來就是一場探究,如果提前過多地知道答案,人生就會失去一些刺激和神秘感。

而那些已經找到答案的,我要恭喜你,因為在今後的歲月裡,你會更有機會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文章來源

快按下連結下載派愛族讓我們幫你找到另一半!▶️ https://w.pairs.lv/2vv0d4V

?台男的溫柔讓日本女生愛的要要要?? https://w.pairs.lv/2HadO4C

快來訂閱Pairs頻道 ▶️ http://w.pairs.lv/2C31H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