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豪車被孩子畫花了,你會火冒三丈還是四處炫耀?
最近,就有這樣一位父親,近百萬的特斯拉被孩子塗鴉,
他不僅沒生氣,還開著車到處“得瑟”。
圍觀群眾指指點點,都說這家裡是有礦吧?
百萬的特斯拉,說畫就畫,這麼糟蹋車都不心疼。
原來,當時的情況是:爸爸發現女兒在自家車上畫畫,
看著孩子畫得這麼認真,爸爸也不忍心打斷她。
因為在爸爸眼中,孩子正是需要被鼓勵的時候。
畫車對錯與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但是對孩子而言卻沒有對錯之分。
孩子的天性就是對一切未知的嘗試。
為人父母,需要給他們恰當的引導。
電影《完美陌生人》中有一幕,
高中的女兒要和男朋友在外過夜,她不知如何處理,於是打電話問父母。
媽媽還沒聽完女兒的話便怒言制止,一直在電話裡不斷責罵女兒;
爸爸卻用成人的方式與女兒溝通,因為他清楚,
父母的信任與尊重,對孩子來說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這世上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
小如畫豪車的幼兒園小女孩,大如近成年的高中女兒,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他們面臨的一切。
但往往大多數的情況是,當孩子面臨問題時,
父母首先想到讓其馬上改正,
做得像別人家孩子那樣完美,卻從來沒看到自身的問題。
《少年說》裡,有個很喜歡跳舞的女孩,堅持了7年多,
但因為跳舞學習成績下降,媽媽便把她的舞蹈課停了。
她對媽媽喊著,
“我最近很迷茫,不知道是不是該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希望,媽媽可以支持我的夢想。”
媽媽卻說,“只要你能考進年級前100名就讓你繼續跳”。
在這位媽媽的眼中,考進100名的孩子才是優秀的。
她沒看到,把跳舞當成夢想的女兒為之做出的那些努力。
實際上,一個人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不只取決於他的智力,
更重要的是:他曾不顧一切地為一件事努力。
在父母眼裡,總能看見別人家的小孩大放異彩,
卻幾乎沒有聽見自家孩子的吶喊:
“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當孩子在一條條說著自己的努力時,
這位媽媽沒來得及聽完就打斷,
“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裡,你如果不被打擊,就會忘了自己是誰。”
當她開始一條條羅列著自己的用心良苦,
卻沒有看到台上的女兒早已泣不成聲。
大多數父母總喜歡一味打壓自己的孩子,
因為那是“為你好”,
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否定孩子能否承受得了。
溫婉美麗的佟麗婭,即使在美女如雲的明星圈,
她的嫻靜美好也無人能替。
然而,這樣的她卻總是被人說毫無自信。
當被問到和陳思誠的相處時,
她的回答是:他太優秀了,和他在一起都有些害怕。
這樣的局面,離不開自幼其父親的打壓,
在父親眼裡,她沒有任何驕傲的資本。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賞識。
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他不需要父母一味地否定,而是父母的認同和尊重。
沒有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
每個孩子都想把自己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比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要強烈得多。
當不到10歲的黃多多塗著漂亮的指甲戴著耳釘戒指,
出現在大眾眼前時,
網路上非議不斷:這麼小的孩子,打耳洞戴首飾,真的合適嗎?
黃磊卻告訴孩子,女孩子愛美是天性,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力,這與年齡無關。
在他眼裡,當孩子開始愛美,
也意味著他開始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主見,孩子是需要被欣賞和認同的。
正因如此,黃多多能自己創新耳飾設計漂亮的小裙子,
小小年紀的她出現在人群時落落大方。
父母的賞識和尊重,讓她每個姿態都那麼自信。
少有孩子會怕父母打罵,他們更怕的是受委屈,
是自己的喜好不被理解與尊重。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這首先,要賞識孩子。
賞識,就是一種心態,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和理解。
提到比爾蓋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
他有一個全美律師聯合委員會主席的父親,
華盛頓大學董事長的母親,所以,他有今天的成就一點也不奇怪。
但是,卻少有人知,在蓋茲幼年時,
總是一副獃獃的模樣,行動遲緩,不善交際,
做什麼事都笨笨的,總喜歡看著外面發呆。
媽媽卻從來不貶低他,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
教了一輩子書的媽媽知道,
不管孩子怎麼樣,他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在蓋茲上大學二年級時,他給母親寄了一張明信片,
上面寫著:我愛您,媽媽!
您從不說我比別人差,
您總在我做的所有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許的地方。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就看父母能不能發現。
而讓一個人發揮最大潛力的方法正是鼓勵和讚揚。
愛自己的孩子,欣賞自己的孩子,本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