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秒鐘!一個生命消失了!4月17日晚上,一名17歲的男孩,從上海盧浦大橋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花一般的生命!據媒體報導,男孩當時坐在母親的車上,因為在校和同學產生了矛盾而遭到母親的批評,之後,男孩趁母親停車之際,突然跑下車,墜橋身亡。
追趕不及的母親,悲痛欲絕,坐地痛哭。
雖然,我們並不完全清楚,母子倆在車內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從男孩衝動的行為來判斷,當時他的情緒應該很不穩定。
孩子犯了錯,批評是必要的,因為批評可以説明孩子及時認識錯誤,並調整自己,改正錯誤。
可是,有一種情況,如果去批評孩子,恐怕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還會引發追悔莫及的悲劇。
如果是家長情緒激動,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教育的效果也越糟糕。
心理學家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同理,如果孩子此時的情緒也異常激動,那麼肯定也不是恰當的教育時機。
和孩子來硬的,起正面衝突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父母發脾氣,孩子也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父母說什麼,反而會排斥父母,輕則傷害親子關係,重則引發無法預料的嚴重後果。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西格爾把人的失控狀態分為觸發、過渡、浸沒和恢復四個階段。
觸發是指外在事件喚醒了內心的負面情緒和記憶,比如新聞中的男孩遭到了母親的批評,他不僅會被當下的壓力和情緒所困擾,還會想起以前對母親的種種不滿。
過渡是大腦由整合運作的可控狀態逐漸轉入失控狀態,這個過程如果情緒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導和釋放,大腦的控制力就不斷下降。新聞中的母親面對兒子的憤怒情緒,也許沒能夠及時安撫,反而與孩子發生爭執,這無疑讓孩子的情緒進一步惡化。
在浸沒階段,人就會處於失控狀態,這個階段的人會無法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節,思維停滯,理性減少,進而會說出攻擊性的語言,或做過激的行為。新聞中的男孩跳橋應該就屬於這個階段。
最後的恢復階段,是人恢復理智,思維清晰,自控增強的階段,但如果這個階段處理不好,人還會重新進入失控的狀態。所以很多剛剛平息的家庭矛盾會在這個階段重燃戰火。
所以,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一定要記住:先處理情緒,在處理問題!
當家長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認為孩子的傷心、憤怒是沒有必要的,這就在一下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挫折感,這時,家長對他的任何教育都將是無效的。
同時,孩子也會拒絕與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叫自己的孩子起床時,如果孩子不願意起,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哭鬧,大一點的孩子有可能會在某一個清晨沖你發火,其實,這就是孩子在向我們表達他的負面情緒。
這個孩子可能是因為太累了、太辛苦了,課業那麼繁重,似乎永遠看不到盡頭。他並不是因為早上被叫醒而發脾氣,而是長時間積累的壓力使脆弱的他無處宣洩,委屈、無助、焦慮,渴望被看見,但從來沒有人真正走進他的心。
心理學家說:"認同孩子的情緒,是幫孩子處理情緒的前提。如果家長去傾聽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就會走出問題區:
孩子:"又要起床,又要上學!我困死了你知不知道!"
媽媽:"你看起來真的是很累啊。"
孩子:"我肯定累啊!我昨晚十二點多才睡,那麼多作業!"
媽媽:"是啊,那麼多作業,晚上要熬夜,早上還要早起,換作誰都要崩潰了!"
孩子聽到你這麼說,就會有被理解的感受,他會慢慢平靜下來。
媽媽沉默著陪伴了一會兒,孩子氣哼哼地說:"算了!我再眯五分鐘就起來,總不能不去上學吧!
不必說一些起床、遲到的話,不必催促。
家長要向孩子傳遞一種相信的力量,孩子的情緒在得到認可和疏導後,他會自行判斷。
當問題產生的時候,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父母對於孩子的意義,並不是在孩子每次遇到難題的時候,直接給他一個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他瞭解自己的情緒,獲得愛的感受和溫暖的聯結。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當一個人被怒氣控制時,就相當於魔鬼,換言之,如果家長在火冒三丈的時候去教育孩子,就相當於是魔鬼在教育孩子。當帶著怒氣教育孩子時,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理智的。常常,我們越吼,孩子越和我們較勁,最終,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有可能還會引發孩子更多的負面情緒。一位家長這樣分享自己的教子經驗:我的兒子很"倔",只要他認定的事情,便不會輕易改變。因此,每當他出現錯誤行為時,我都會在"應不應該改正這些錯誤行為"這個問題上與他爭論,並且每次都會很生氣。後來,在一位兒童心裡學家的指導下,我找到了一個避免生氣的好方法,那就是每當兒子表現出一些錯誤行為時,我都會先離開現場10分鐘,當我確信自己不再帶有任何負面情緒時,再跟兒子講述他行為的錯誤性。令我驚訝的是,當我心平氣和地指出兒子的錯誤時,他反倒願意聽從我的意見,改正錯誤行為了。這位家長所用的就是心理學上的"暫停原則",就是當你生氣或者有情緒的時候,千萬管好自己的嘴巴,讓自己冷靜30秒或者離開現場,當情緒平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當你帶著情緒去溝通,只能使事情越來越糟。要學會表達憤怒,不是憤怒的去表達。最後,讓我用魚爸的話作結: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能只是發火懲罰,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平和地幫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夠強大了,才能接納並且引導孩子去承擔後果。共勉! 第1頁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