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60%是水,而我們的大腦則有75%以上的含水量,因此「水」是維持腦部正常功能運作的關鍵之一。
過去10年來,有不少的研究都在證實人體的攝水量和大腦功能,尤其是認知功能和情緒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體內缺水,會顯著降低我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反應速度以及正向情緒,包括大人和小孩,因此當我們補充水分,改變體內缺水狀況時,我們的視覺注意力、短期記憶力會進步,也會感到比較快樂。
根據英國的一項調查發現,有很多人常處於輕度缺水狀態。2015年美國發表的研究發現,高過一半的美國學童及青少年有水份補充不足的狀況。根據研究,在體內輕度缺水的狀態下,兒童會有頭痛、易怒、動作表現不佳、認知或學習功能減退等狀況。
孩子口渴才喝水,身體的組織早已缺水
需不需要喝水,並不是用「口渴」來判斷的,因為如果已有口渴的感覺,通常身體已經缺水一段時間,有脫水狀態了。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研究,受試者大多也都是在這樣的輕度脫水狀態,就明顯有大腦學習率降低的情形出現。
尤其小孩,喝水更不能夠依照有沒有口渴來判斷,小孩本來就是容易有脫水狀態的高危險族群,因為:
*身體含水量更高,嬰兒甚至有70%以上的含水量。
*身體對熱的調節能力較不成熟。
*較高的呼吸速率和代謝速率。
*較小的小孩需要大人協助取得水。
*對口渴的意識程度較低,因為這需要認知能力的成熟。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孩童在輕度脫水(<2%的水分流失,例如運動後),喝了少量的水(如25ml),居然就自覺得口渴狀態就改變了,基本上這樣的量根本不足以不足流失的水分。
這樣的結果是要告訴家長們,別放任著兒童(包括小學中低年級以下)自己感到口渴再去喝水,而是教導孩子甚麼是身體缺水的徵兆,例如口乾、尿量或尿液顏色等,同時平常也該適時提醒孩子補充水分。
幸運的是,水對於大腦功能,似乎也不只有在於”量”這件事,2017年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學齡兒童僅補充少量的水(25ml),這樣的水量雖不足以改變體內缺水狀態的,但也都能助於提升視覺搜尋能力及專注力,學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水轉變了口乾的不適感,這樣的轉變就能促使我們的大腦工作更有效能,更何況補足了水份呢。
孩子一天的喝水量,科學告訴你
根據2010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的建議,不同年紀和性別,每日應有的攝水量如下:(注意:這邊代表的是一日的總攝水量,也就是等於從食物中+從其他液體中攝取的水總量)
歐洲食品安全局估算,人一天大約有80%的攝水量是來自液體,約有20%的水是來自食物,因此千萬別逼孩子喝水喝到上面的建議量,取個大約就好。新加坡的健康促進委員會(HEALTH PROMOTION BOARD)提供的簡單地建議準則:
◆ 1~2歲,每天1~3杯水(一杯水約250毫升)◆ 3~6歲,每天3~5杯水◆ 7~12歲,每天6~8杯水◆ 13~18歲,每天8~10杯水
不過六個月以下的寶寶例外唷!因為一歲前的寶寶,腎臟尚未發育完全,功能也尚未成熟,喝太多水反而會稀釋體內電解質,將造成體內鈣離子或鉀離子過低引起抽筋,甚至嚴重時會造成小孩心跳過慢、腦水腫等症狀,這是非常嚴重的。
出生至12個月大的寶寶,其實平常餵食足夠的母乳或配方奶,裡頭就含有充足的水分,不須害怕缺水或脫水,六個月以下幾乎不用額外補充水。記得,由於每個人活動量及排汗、排水的情況不同,因此要喝多少水及喝水的時機,也是會因人而異唷!
別讓孩子把果汁當水喝!兒童補水5關鍵
1.不論是正餐或點心,都該同時幫孩子補充水分。
2.大肢體活動,尤其是炎熱的天氣,更該增加補水的頻率,每20分鐘,兒童就該補充150ml左右的水。
3.提供常溫水,如此身體能快速吸收,別額外添加糖分。
4.水中可以添加一些水果切片,尤其是柑橘類,會增加孩童對水分的補充。
5.別喝果汁、汽水、茶及運動飲料,含糖及咖啡因,不利健康。
2017年美國兒科醫學會也建議,一歲以下兒童禁止喝果汁,原因是果汁對嬰兒早期生長並無助益,且可能使嬰兒減少攝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蛋白質、脂肪及鈣等礦物質 可以喝稀釋現榨100%純果汁,例如120ml水+120ml100%果汁。
別只強迫孩子喝水,教健康觀念才會自發性喝水
教孩子分析自己的尿尿,太黃就代表要多喝點水,身體在抗議囉!喝很多水後再看一次尿尿,會發現結果真的不一樣呢!
總之,水分與大腦記憶力、情緒、視覺專注力是有相關的,身體缺水會影響大腦的學習力與工作效率,這部分不容忽視。
但也別整天嘮嘮叨叨的催促孩子喝水,這只會產生反效果,以身作則,並且教導孩子察覺自己身體缺水的狀態,中大班之後甚至可以讓孩子了解水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這樣的衛教,才能讓孩子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