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大醫院長林炳文醫生因為癌症過世,享年61歲,他的離去讓醫界相當驚訝,也很難過痛失這麼一個好醫生。
林炳文是國內肝膽胰臟外科權威,原任成大副院長,一路伴隨成大醫院成長,擔任院長時,有許多雄心壯志,希望結合周邊醫院共同發展,他平日喜歡紅酒,被認為是歷任院長中最優雅的一位。
其實林炳文多年前就曾罹患攝護腺癌,治療後康復,後來他準備連任院長時,覺得疲累,後來在身上摸到淋巴結腫塊,檢驗證實罹癌,治療過程中,因為自己是醫師,一直對病情相當有信心,沒想到最後仍不敵病魔的摧殘,留給親友、同業無限哀痛。
淋巴結腫塊可說是身體出問題時所發出的一個警訊,如果淋巴結直徑小於2公分,那還不用擔心,但如果超過,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那最好就醫檢查,如腋下有淋巴結不明腫塊,有可能是乳癌,頸部腫塊則可能是有口腔癌、鼻咽癌或轉移性癌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本身有糖尿病史,免疫力較差,有時沒有特別原因,也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即使是一般的細菌感染、細菌量不高,但仍可能造成淋巴結化膿、發燒,甚至引起菌血症的嚴重後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發現淋巴結腫大時,要特別留心,免得引起併發症。
而出現淋巴結腫大也不用過於擔心,自己嚇自己,因此這可能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在跟細菌、病毒對戰引起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不一定就是癌症,通常感冒、牙痛時會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手部受傷時則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腳部受傷則於鼠蹊部出現淋巴結腫大。
但若淋巴結腫大屬於不痛的腫塊,而且大於 2 公分,就應就醫檢查。
我們的身體真的經常會釋放出警訊來讓我們知道身體有沒有出問題啊,所以千萬不要忽略身體每個變化,如果真出問題,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把握黃金治療期,成功戰勝病魔喔!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經常抽筋?「缺鉀」!可能還會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快從這些食物來補充!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應該常會在日常時常會補充保健食品來補充平時攝取不夠的營養素,而日常的營業補充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維他命C與B群,而其他的鎂、鋅、銅、錳則是靠著廣告或是與醫學相關的節目介紹才會被推廣出去。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鉀」對人體的重要性吧!
鉀是人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是體細胞內主要的陽離子,可用來幫助神經傳導,並調節細胞內適宜的滲透壓和體液的酸堿平衡 ,參與細胞內糖和蛋白質的代謝,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可以預防中風,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
透過飲食,我們可以吸收到鉀離子,含鉀豐富的食物包括乳製品、水果、蔬菜、瘦肉、內臟、香蕉、葡萄乾、金槍魚、菠菜、鱷梨、酸奶、鮭魚、石榴、扁豆、蘑菇、牛奶等,在水果部分如香蕉、奇異果、百香果、酪梨、無花果等,都含有豐富的鉀離子。
透過排洩和排汗會讓人體流失鉀離子,夏季正是出汗最多的季節,一旦鉀離子流失過多,極有可能患上重度低鉀血症,若是1小時之內沒急救,還可能丟掉小命。
人體如果缺乏鉀,初期會有全身無力、疲倦、或是抽筋,再來則會引起心跳不規律和加速、心電圖異常,最後導致心跳停止。
一般而言,身體健康的人,會自動將多餘的鉀排出體外。
但腎病患者則要特別留意,避免攝取過量的鉀。
另外導致低血鉀的原因還包括長期嘔吐、腹瀉、糖尿病酸中毒、神經性厭食症、長期營養不良、慢性酒精中毒、腎上腺腫瘤、燙傷、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吸收不良或血鉀過度流失、或使用某些藥物而使血中之鉀濃度不夠。
但如果血液鉀含量過高,也對健康有威脅,當人體發生高血鉀時,會有血壓降低、心律不整、心電圖改變、嚴重時會有心室纖維顫動、心跳停止。
神經肌肉的症狀在早期為肌肉震顫、痙攣、感覺異常等情形,晚期則會有肌肉無力、弛緩性麻痺、呼吸停止。
此外也會出現噁心、嘔吐、腸蠕動增加、腹瀉、腹絞痛等消化系統的症狀及少尿、無尿等泌尿系統的症狀。
飲食真的要均衡才行,當我們缺了什麼,身體都會很直接的反應出來,因此仔細聆聽身體帶給你的警訊,那才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喔!
來源自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