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昆州男子去年12月因大膽地吃了一隻壁虎而不幸離世,

至今他的離世仍帶給他的家人痛苦與悲傷。

雅虎新聞2日報導,道威爾上周本可以迎來35歲的生日,

然而他在去年的聖誕派對上因吃掉一隻壁虎而不幸離世,只留下他的伴侶和3個女兒。

道威爾在吃掉壁虎的第二天就感到了不適,然而他認為只是宿醉。

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的身體情況嚴重惡化,到了極度痛苦的地步。

他的家人不得不將他送往醫院。

道威爾的妹妹漢娜(Hannah)回憶說:“他被認為是沙門氏菌中毒,可能是吃壁虎引起的。”

最終,道威爾在聖誕聚會10天後因嚴重器官衰竭在手術中去世。

道威爾的伴侶阿麗拉(Allira)至今仍沉浸在悲傷中,“道威爾曾經並將永遠是我一生的摯愛。”

來源:網路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英國112歲長壽老人告訴你:對待憂慮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無論遇到什麼,我們唯有不提前預知憂慮,果敢直面困難,

知曉萬物皆有使命,接納事事難以如願,然後奮起直追,

將憂慮化作推力,牢牢握住未來。

過度的憂慮,使人無法進前一步

6月14日,英國最長壽老人格蕾絲·瓊斯去世,享年112歲。

她生於1906年,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過26任英國首相。

這位經歷了一個多世紀滄桑的老人樂觀開朗,

她透露了自己的兩個長壽秘訣,一是睡前喝威士忌,二是絕不憂慮。

深表贊同。

有人說,憂慮,是把想像力用錯地方,是用虛擬的風險驚嚇自己。

無數科學實驗證明,過度的憂慮會在身體層面誘發多種病變,在精神層面摧毀人心。

當一個人思慮太多時,他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我的朋友林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她的口頭禪就是“我擔心...”,一件事還沒發生之前,她就想出無數個擔心的理由。

工作上,樣品交接時間提前了,她憂慮地亂打轉,

“工廠不配合完成怎麼辦?我擔心領導覺得我能力差!”

其實,她只需坐下來給工廠打個電話,和對方一起加快工作進度就能解決。

家庭中,學校老師反應孩子語言能力弱,她又擔心地直抹眼淚,

“孩子拙嘴笨舌怎麼辦?我擔心他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多和孩子說話就能訓練他的表達能力,

而且,她孩子的優點在於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並非每個孩子都一定得能言善辯。

林子時常眉頭緊鎖,負能量滿滿,她對未來日復一日的憂慮,

非但沒讓明天變好,還錯失了很多前進的大好機會。

誠然如楊絳先生所說,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

但我們也不能用杞人憂天來禁錮思想,裹足不前。

憂慮,是對未來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世界上的大多數憂慮,源於自身能力不足,以及對現實狀況的不客觀認識。

白岩松說,如果總為未來憂慮,而不能享受此時此刻的時光,你可能把整個餘生都搭進去。

你所擔心的事情,只有不超過10%會變成現實,其餘的都是自己嚇自己。

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得過好今天,明天也會不錯。

找對方法,憂慮也能緩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收發室工作的米諾,肩負重任。

源源不絕的情報,戰場傷亡人數統計,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他做到萬無一失,出不得半點差池。

在巨大精神壓力和繁重工作強度的共同壓迫下,他患上了結腸痙攣症。

身體上的痛苦讓他非常擔心自己能否撐到戰爭結束,

而精神上的憂慮,更讓他整個人一下子瘦了34磅。

看著自己形容枯槁的模樣,他悲觀的認為自己幾乎沒有可能痊癒。

醫生在了解情況後告訴他:

你身上的病痛沒什麼大不了,真正的問題在你心中。

每個人都像一個沙漏,上半段的沙子就像每天堆積如山的工作和煩惱,

除非把沙漏打破,不然我們無法讓沙子一股腦全部通過沙漏。

最合理的狀態,必須是一次一件事地慢慢來。

米諾深受“沙漏哲學”啟發,改變了處事作風。

每當問題如成千上萬的沙子一起湧來時,反覆告誡自己,淡定從容面對,

不做無休止的憂慮,一次隻流過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此後,他很快恢復了健康,而工作也越發順手。

古人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也許我們做不到像高僧一樣,只活在當下,不憂慮未來,

但我們可以轉換思路,尋求解決憂慮的精神良方。

在憂慮蔓延之前,學會給自己解壓,不強求一次把所有事都解決,

試著運用“沙漏哲學”,也不失為一種智慧選擇。

過度憂慮,是對精神的極大浪費。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不能及時改變的事,再怎麼擔心憂慮也只是空想。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邊憂慮,邊順其自然的活著

生而為人,必有憂愁。

心靈療愈師渡邊和子在《無論何時,我們還是會笑》一書中說:

正是因為這些無法預估的苦悶和痛苦帶來的價值,才是人們不斷成長,

並最終在某天領會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和“必不可少的東西”。

世事難料,未來可期,我們與其費盡心思猜測未來的走向,

還不如放輕鬆,一邊憂慮一邊順其自然的活著。

豐子愷曾講過一則趣聞。

一次,他閒來無事,和自己的四孩子華瞻閒聊。

他隨口問,“你最喜歡的是什麼事?”

孩子率然回答,“逃難。”

豐子愷很是奇怪,惶恐不安的逃難,為什麼孩子反倒歡喜呢?

他接著探問,“你曉得逃難是什麼嗎?”

孩子點頭,“就是爸爸、媽媽、姐姐大家坐汽車,去看大輪船。”

豐子愷豁然大悟,不由對孩子的心境憧憬之至。

原來,一個月前突然一天炮聲轟隆,傳聞國民革命軍即將到達上海,

豐子愷全家決定逃往租界的滬江大學避難。

逃命要緊只要僱到車,不管花多少錢都行,平時很少坐汽車的孩子覺得很痛快;

街上行人四散,氛圍恐慌,可在孩子看來,就像在演舞台劇做遊戲。

那些朝不保夕的未來,避之不及的逃難,對大人來說是憂慮困擾,

可在孩子純真的眼中,竟成了一次做坐大車,看輪船的奇妙旅行。

看似懵懂,卻是孩子身上最寶貴的特質,不因憂慮而悲戚傷神,

撥開世俗塵勞,其實,活著本就應該單純。

豐子愷深受啟示感嘆道,孩子有一種天然的力量,

能撤去世間事物因果關係的網,看到事物本身的真相。

而我們大人也應該像孩子一樣懂得撤網的方式,在憂慮不可避免之時,用積極的自我調節來應對。

村上春樹說,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

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無論遇到什麼,我們唯有不提前預知憂慮,果敢直面困難,

知曉萬物皆有使命,接納事事難以如願,然後奮起直追,將憂慮化作推力,牢牢握住未來。

沒有誰的人生無憂無慮,對未來葆有適度憂慮,才是真正的人生。

真心希望我們不要做因憂慮而虛度光陰的人,

如《海上鋼琴師》描述的那樣:

不要在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

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其實,萬千美景就在當下。

來源:網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