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結束,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也到了尾聲,很快就要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氣漸長,萬物開始由長變收。

夏秋換季時節是最易生病的,此時的養生保健更不可放鬆,我們該做些什麼來平穩入秋呢?


1飲食養生要點


雖然三伏已過,但不少地區此時仍然比較燥熱,而且經歷了漫長的苦夏後,暑氣和濕氣還沒有完全散去,因此在初秋時節,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濕、清熱潤燥。


飲食上要注意減辛增酸,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扁豆、茯苓、山藥、豇豆、紅小豆等去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還有銀耳、蜂蜜、藕、甘蔗、梨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喝一粥


此時可以常喝赤小豆百合粥,不僅能祛濕清熱,還能養陰潤肺,有助於我們順利入秋。


【赤小豆百合粥】


01材料

大米、赤小豆、百合、茯苓。


02做法

以上食材按照10:1:1:1的比例,熬成雜糧粥即可。


03功效

赤小豆清熱利濕消腫,茯苓健脾滲濕,百合滋陰潤肺。


飲二湯

【山藥排骨湯】

01材料

山藥500克、排骨200克、鹽少量。


02做法

排骨入滾水中汆燙,去浮沫洗凈;

新鮮山藥削去外皮洗凈,滾刀切成塊;

排骨移入沙煲中,大火煮開,小火慢燉1小時;

下入山藥,燉煮20分鐘,調味即可。


03功效

山藥是平補脾胃的佳品,被稱為「神仙之食」,有助於健脾養胃、滋腎益精。


【養肺秋梨湯】


01材料

雪花梨、蓮藕、蜂蜜。


02做法

雪花梨和蓮藕用擦絲板擦成細絲,加入水中煮10分鐘,最後加入蜂蜜熬煮一段時間即可。


03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吃三果


1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有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強筋骨的作用。還有助於消化,可以健脾開胃。

2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止渴、滋胃陰、收斂固澀的作用,還可以護血管、抗衰老。秋天腸胃容易受到細菌侵犯,誘發腹瀉、痢疾,常吃石榴可以保護腸胃。


3梨子


梨子涼性多汁,是適合緩解秋燥的好食材,中秋前的燥邪屬於溫燥,容易引起燥咳,梨甘涼濡潤,可以潤肺生津、止咳平喘。

2起居養生要點


1早睡早起,增加睡眠


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會睡眠不足,容易出現「秋乏」。此時起居要根據自然變化調整,早睡早起,建議每天比夏季增加一小時的睡眠。如果還沿用夏季晚睡早起的作息,更容易加重秋乏的癥狀。


2使用空調要注意


出伏後晝夜溫差變大,使用空調要十分注意,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癥狀。


3「春捂秋凍」要有度


出了三伏後就不能再像伏天一樣了,背心短褲要少穿,雖說「春捂秋凍」,但是像肚臍、後背、腳、頭等部位還是要注意保暖。脾胃虛寒、怕冷的人尤其要注意肚臍的保暖,可以用熱敷、肚臍貼等方式來驅寒助陽。


中老年朋友早晚加件薄的長袖衣服,減少冷熱變化對血管的刺激,涼席也最好儘早撤下。


3防好三種病


出伏後直到秋分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晝夜溫差比較大,有三種病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1防心腦血管病


人體最怕一冷一熱的刺激,反覆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病患者出現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加上乾燥的天氣使人體丟掉大量水分,老年人又容易飲水不足,導致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不暢,就可能會誘發心梗、腦梗等疾病。

2感冒


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加上空調的不正確使用,很容易使我們患上感冒、氣管炎等疾病。


3胃腸道疾病


大的溫差下,晚上睡覺時不注意蓋被子就很容易使腹部著涼,或者誘髮結腸過敏,從而導致腹瀉。變涼爽的天氣也使我們食慾增加,如果放開肚子暴飲暴食,導致腸胃負擔加重,同樣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