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被唐代才女唱火的唐詩,皇帝和大臣都因此詩愛慕她,流傳千年
唐代被錄入正籍的唐詩,就達五萬多首,而入選了《唐代三百首》卻只有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不是真正的精品是很難入選的。除去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等名家之作,以及不少小詩人一鳴驚人之作,《三百首》中竟還有一首無名氏之作,詩名《金縷衣》。這是一首頗具傳奇色彩的唐詩。
不少書籍中將這首詩歸於唐代才女杜秋娘名下,但也有不少人指出她只是此詩的演唱者,所以目前多數古籍中將此詩定為無名氏所作。杜秋娘出身貧寒,15歲時入了鎮海節度使李錡府,做了一個普通歌姬,當時她看不上一般的曲目,便唱了這首《金縷衣》。因為這首歌,她成功地引起了李綺的,被納為妾。
後來李錡被殺,杜秋娘被沒入宮中依舊表演歌舞,又憑著這曲《金縷衣》,皇帝將她納為秋妃。因為唱了這首詩皇帝和大臣都愛慕她,而這首詩也被她一唱就火了千年,流傳至今。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金縷衣》
唐.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一首七言樂府詩,被杜秋娘唱火後,在中唐頗為流行。詩的一二句,連用兩個“勸君”,如在人耳邊,娓娓道來,極盡規勸之意,也令全詩開篇就朗朗上口,充滿著民歌風味。而後又用“莫惜”和“須惜”兩個完全相反意思的詞,一否定一肯定,形成較大的張力。“金縷衣”在此是比喻貴重的之物,它像征著榮華富貴;而“少年時”,則是青春年少的好時光。這兩句雖不對仗,但句式相同,可謂相當高明了。
有了前兩句的鋪墊,三、四兩句則以花作喻,也是明如白話:花開滿枝的時候,要及時採摘;不然等到春去花落時,只能空折花枝了。與前兩句一樣,這兩句同樣是反覆詠嘆,“有花”和“無花”相對,與前兩句的勸君之語一樣,同是規勸但卻更加生動。詩人共用了3處“折“字,從堪折到須折,再到空折,感情層層遞進,反反覆覆地規勸,加深人的印象,不可謂不新穎。
縱觀全詩,從遣詞造句上來看,是無一生僻字,通熟易懂的,但其中蘊含的珍惜時光的道理又是令人深思的。而從結構上來看,前兩後兩句各自反覆詠嘆,同時句中也是迴環反覆,令全詩形成一種難得的旋律美,這也是此詩能在當時被一唱而紅的原因。
不過,這首詩到底當時杜秋娘是怎麼唱的,如今卻沒人能知道了,這一點正如王維的名作《渭城曲》一樣,令人遺憾。後來演唱者杜秋娘因在宮斗中失敗,被削籍為民,這位因一首歌曲而改變命運的奇女子,從此過上了落魄的後半生。後來31歲的大詩人杜牧經過鎮江,見到杜秋娘,聽她說完往事,將其一生概括寫成了一首《杜秋娘詩》,流傳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