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上台後,將司法改革列為施政重點。

千呼萬喚下,2017年召開司改國是會議,

一年後法務部大張旗鼓開記者會列出8項成果

,但是各界對於蔡政府執政三年推動的司改進度不僅不滿,

甚至認為改革方向與人民期待仍存在極大差距;

「蔡式司改」不僅無法增加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反而漸行漸遠。

蔡政府最近爆發幾起嚴重的案件,

包括私菸案

與立委陳明文高鐵遺失300萬鉅款案,

似乎大事化小,

最後恐怕都將不了了之;

至於2017年爆發獵雷艦

鉅額詐貸的慶富案,

高官同樣全身而退。

這些案件其實正照射出

蔡政府三年來推動司法改革的盲點,

成為民眾檢視蔡政府司改成效最直接的考題。

一、八大司改成果,民團立委打臉

今年520蔡總統就職三週年前夕,

法務部交出蔡政府在司改國是會議後洋洋灑灑的八大成果,包括:

「加強犯罪被害人保護方案」、「揭弊者保護法」、

「司法早期介入兒虐機制」、「起訴書全面公開」、

「施用毒品多元處遇機制」、

「完善定罪計畫-檢察機關辦理有罪確定案件審查作業要點」、

「智慧型監獄、隨母入監子女聘用專職保育員協助照顧」

及「少年輔育院改制矯正學校」。

但是司改團體對於法務部宣稱的成績單卻不捧場。

「台灣陪審團協會」根據網路民調,

表示結果有95%網友對於司改成效不滿意,

有96%網友對於司法不信任,

「台灣陪審團協會」更批評3年來蔡總統的司改在睡覺,

司法改革不及格交白卷,呼籲蔡總統要玩真的。

「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也發布聲明

認為改革腳步依舊過於緩慢。

前總統阿扁更酸其就職演說

獲得掌聲最多最久的司法改革不知道哪裡去了。

在立法第一線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

亦呼應指出2018年委員會終於排審司改重大法案,

2019年卻又無下文,

批評蔡總統在司改國事會議開完後就閉口不談司改,

連國慶談話也不提,

質疑是否要拖到2020以後再處理。

其實早在蔡總統執政兩週年時,

「民間司改會」體檢司法改革成績時即指出,

「政府有在動,人民卻無感」。

他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

一般民眾在乎的是權益侵害所造成的巨大痛苦問題,

包括不適任法官檢察官的淘汰、

冤案平反、檢察制度的改革、偵查不公開的遵守。

但政府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魄力與決心不夠,

以至於人民對司改的滿意度仍低。

對照一年後法務部宣稱的八大成果,

確實與民眾關心的司改方向相去甚遠。

二、政治介入司法,變本加厲

民眾對於司法信心不足的另一原因,

在於對政治力介入司法的疑慮。

包括蔡總統恣意提名意識形態強烈的監委,

調查諸如諷扁案與曲棍球案,

甚至彈劾後者的承辦檢察官,

已經嚴重侵犯司法獨立的核心領域,

引發法官、檢察官與法界的強烈反彈。

此外,現在大法官更超過2/3由蔡總統所提名,

這些大法官許多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

對於重大的法律與憲政爭議的釋憲案,

不是自我限縮迴避處理,

就是釋憲結果充滿爭議,

不僅無法定爭止紛,

更讓部分民眾質疑大法官是否真能作為憲法守護者。

尤有甚者,

在《法官法》修正草案中,

蔡政府與民眾的憂心背道而馳,

除了縮減終審法院法官人數,

更將這些法官改為「特任官」,

並把其任命權交給一個由總統強勢任命的司法院長手上。

其修法理由是希望以此提升司法的正當性,

但在一般民眾眼中,

這不啻讓政治更容易伸手掌控司法,

反而讓司法公信力受到傷害。

況且現任司法院長在提名時,

曾引爆大法官是否再任的違憲爭議,

蔡總統無視外界疑慮仍主導通過該人事案,

已為政治強勢涉入司法開了惡例。

如今這隻黑手更可能透過司法院長繼續向下延伸,

逐漸滲透到審判體系的法官,

讓法院都恐淪為總統意志的延伸,豈不令人憂心!

三、大案不了了之,暴露「蔡式司改」盲點

私菸案、

陳明文高鐵遺失鉅款案、

慶富案等重大弊案,

民眾只見小官代罪,不見大官扛責,

對司法的信任度又如何能增加?

這些案件其實正清楚地照射出蔡政府三年司改的盲點,

尤其關於民眾對於政治介入司法的不滿,

不僅毫無改革,反而變本加厲,背道而馳。

這些案件若是繼續這樣大事化小,

任憑蔡政府如何自吹自擂,

1450卯足全力擦脂抹粉,也絲毫挽救不了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而「蔡式司改」所有的努力,

最終也註定只能隨著這些案子,

一起「菸」消雲散!

聯絡作者:日月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