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AP
更多
⊙郭永興
上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飛抵華盛頓,與美方歷經一天半的談判之後,美國總統川普在十月十一日宣布,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國暫停十月十五日起的新一波報復性關稅,以此交換得中國承諾採購四百到五百億美元美國農產品。中美金融市場都正向的看待,這個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的消息,美股週五十一日道瓊指數大漲超過300點,週一的上海股市也以上海綜合指數上揚1.15%收盤。
就筆者觀察,這次的中美貿易談判結果,是川普政權大獲全勝。這個勝利有三重意義,且其中的魔鬼細節是,中國極有可能將川普推向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勝選。而這個勝選將會拉長中美貿易戰的戰場,讓中國最大的夢魘,在2020年之後也將持續下去。
這次談判結果的美方第一重勝利是:美國沒有調降或取消對中國的任何一項報復性關稅;但是中國卻得要不加報復性關稅地,大幅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是中國很大的讓步。
這次談判結果的美方第二重勝利是,川普嚴懲了中國,不遵守六月份中美高峰會的約定。中美貿易戰至今已經持續了十八個月,其中的重大轉捩點是在今年的五月。當時大家以為談判已經接近尾聲,但是根據《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將已經初步完成的一百六十頁協商草案,刪到只剩下一百一十頁再寄回給美國。被刪除的五十頁,內容多是關鍵的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中國擺明態度,經濟結構有關國家政策主權無法退讓,中美貿易談判至此破裂。
談判破裂後,川普政權威脅對尚未徵收懲罰性關稅的三千億美金中國進口商品,加增新的懲罰性關稅,全球也擔憂中美貿易戰會更加惡化。還好六月底在日本大阪的G20高峰會中,川普與習近平的會談確定了。美國暫時停止加增新的懲罰性關稅,同時雙方重啟貿易談判,但條件是談判的開始階段,美國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都還沒撤銷,中國就要買入大量的美國農產品。
然而之後中國在購買美國農產品這件事上拖拖拉拉,川普看不到中國的誠意,便在八月初宣布,九月一日起對三千億美金中國進口商品加增懲罰性關稅(第四波關稅戰)。中國也立刻進行了反擊,施加新的報復關稅。針對中國的報復,川普政權也不示弱的宣布除了第四波關稅戰加碼,再提高關稅率外,第一波到第三波關稅戰原本25%的關稅,要增加到30%。
這個前三波關稅戰商品關稅率再加5%的新措施,因為美國跟中國剛達成的貿易協定,是暫時停止了。與六月底相比,中國除了要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外,被美國課徵報復關稅的對象,從2500億美元商品,增加到3600億美元。新增加的1100億美元商品,是川普政權在九月一日開始的第四波關稅戰的對象,也可以視為川普對於中國不遵守六月中美高峰會承諾的懲罰。
這次談判結果的美方第三重勝利是,中國購買美國的大量農產品,使得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已經無牌可打,並且讓川普在農業州的支持率回升,有助於其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
中美貿易戰對於中美兩國經濟的傷害是不一樣的。對中國而言,第一波到第三波共兩千五百億商品被課徵25%,以及第四波一千一百億美元商品被課徵15%的懲罰性關稅,總和起來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的約65%被課徵懲了罰性關稅。這些關稅使得中國輸往美國商品減少,企業移轉生產基地到台灣、越南、泰國或其他國家,讓中國製造業業績不振、失業率升高、民間消費萎縮。
除此之外,中國報復美國的方式,是對美國輸往中國的商品施加報復性關稅,其中農產品是大宗。結果是,中國民生物資價格上揚。然後中國減少進口美國豬肉,改進口東歐與俄羅斯豬肉,反而把無疫苗可救的非洲豬瘟引進國內,導致中國養豬產業倒地不起。到頭來讓今年的豬肉價格,比去年升高了約1.5倍,成為中國頭痛的內政問題。所以這次的貿易談判,中國承諾買進大量美國農產品,其實也有搶救國內豬肉、食品價格高漲問題的實際意義。
對於美國來說,對來自中國進口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的最大隱憂,是因為關稅會轉嫁到商品價格,進而引發通貨膨脹。然而一方面美國因為GDP規模大,貿易依存度本來就不高,加上人民幣貶值沖淡關稅效應,廠商又以生產基地移轉等方式來規避中美貿易戰,實際上美國2019年以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率(與前年同期相比),都維持在2%以下,算是溫和且合理的通貨膨脹範圍內。因此對美國以及川普政權來說,發動對中貿易戰爭,基本上成本是很低的。
唯一的高成本是中國的報復措施,使得美國的農產品部門,失去了中國這樣一個大客戶,這也是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唯一會讓美國頭痛的一張牌。根據FOX新聞網報導,2019年與2018年相比,美國的大豆出口減少17%,玉米出口減少19%的。而中西部是川普的重要票倉,中西部農民的不滿,將使得川普在2020年的大選,蒙上一層陰影。
這次貿易談判結果的魔鬼細節在於,中國承諾要購買四百到五百億的美國農產品。依照過去的歷史經驗,中國一年最多可以購買兩百六十億的美國農產品。所以四百到五百億的規模,意味著中國要購買兩年,也就是說,到2020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國對於美國農產品都是買不停的狀況。中國等於是幫川普穩固了中西部的農民選票。
中國要大量買美國農產品,等於是幫美國解決了中美貿易戰的最大副作用。之後除非中國在買美國農產品這件事情上搞小動作(那美國就可能會施加新的報復關稅),不然美國可以很悠閒的維持現有的大範圍、高稅率的懲罰關稅,然後以逸待勞的慢慢跟中國進行貿易談判。且除非中國願意配合美國要求,進行經濟結構改革,停止不公平的產業補貼與優惠國營企業政策,不然美國應該是不會跟中國達成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協議。
對於中國而言,不加報復關稅的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可以解決中國眼前的豬肉貴、糧食貴的問題。但是對於全球生產鏈逐漸轉移出中國,除了提高優惠來留住企業外,中國政府是無法可解決。因為企業不知道,美國何時會再施加新的報復措施。而全球生產鏈的最高層,世界知名的領導品牌商,例如蘋果、HP電腦等,為了風險規避,也應該不會停止要求代工廠至少移轉部分中國產能到其他國家。
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段協議達成,美國至少未來兩年沒有後顧之憂(農產品滯銷問題解決),可以繼續對中國施壓,貿易戰的鉗子還是夾在中國的脖子上。美國也是可以繼續將貿易戰跟其他美國社會關心的議題綁在一起,例如香港的人權問題。對於中國來說,可能就是優先解決人民吃不到豬肉的民怨後,再來想下一步怎樣跟美國周旋。只是中國萬一日後又不遵守這次的協議,不好好買滿四百到五百億美元的農產品,那美國的新報復措施,恐怕會對中國與世界經濟都帶來嚴重衝擊吧。
那中國可能什麼時候翻臉不認協議呢?筆者認為,如果中國要做,明年的年中,大概是六月到八月,是一個中國翻桌機會比較大的時間點。從中國在今年八月跟九月已經開始陸續買美國大豆的情況來看,中國的豬肉與食品價格危機,讓中國現在沒有什麼翻臉的本錢。中國需要靠進口美國豬肉跟糧食,來穩定國內物價。
豬隻的成長大約需要半年,這也是說如果中國順利的進行產業調整跟非洲豬瘟疫情的控制,並且用大量進口的美國穀物飼料,來恢復中國的養豬產業,同時囤積足夠的肉品跟穀物。到了明年的六月到八月,中國就可能擁有暫時不進口美國豬肉跟穀類,也能維持豬肉跟食品市場價格穩定的本錢。這時候中國如果突然翻臉,停止進口美國農產品,是施壓美國在貿易談判上退讓的好時機。
因為九月是美國穀物開始採收的季節,農民眼見採收在即,但是主要市場之一的中國拒買,那將會對川普政權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十一月總統大選就要投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美貿易戰會有怎麼樣的發展呢?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教授,曾任職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教育部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講座學者,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中央大學經濟學部訪問學人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