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全面性衝擊,廣大勞工感受更是深刻。行政院砸下新台幣1,035億元起跳經費,要對超過300萬名的企業員工、自雇者以及其他類型勞工與弱勢族群,發放每人金額共4,500元到6萬元不等的「現金」補貼,但政府方案琳瑯滿目,要如何搞懂自己適用哪個方案?能領多少錢?往下看就知道了。

僱用型態不同 補助方案也不同

行政院以勞工就業型態、職業別推出的「千億挺就業」方案,其一是「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補助方案」,是針對經濟部、交通部、文化部、農委會等部會業管的各產業,來補貼經營艱困企業員工原薪資四成、每個月最高2萬元、連續三個月。

上述方案最高共可領6萬元,包含的產業類別相當廣泛,包括經濟部業管的製造業、服務業從業人員;交通部業管的觀光、旅遊、旅宿、住宿等產業從業人員;文化部業管的大型藝文艱困事業從業人員、自雇者等;農委會業管的農民、農民團體、農企業等從業人員。

針對無僱主,有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且投保金額2.4萬元以下、2018年未達課稅標準,而受疫情衝擊的逾百萬名「自營工作者」,勞動部推出「自營作業者補貼方案」,提供每人每月1萬元、連續三個月的現金補助,並規劃讓適用者可一次就領到3萬元的現金。

如果落在薪資補助方案之外 還是可申請現金補貼

不在上述兩類別方案涵蓋的勞工,行政院與衛福部規劃匡列至少1億元經費的「急難救助金」,對符合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定,因疫情請假或無法工作,導致致生活陷入困境者,家計主要負擔者每人補助2萬到3萬元, 非家計主要負擔者則每人1萬元。

針對弱勢族群,衛福部推出「關懷弱勢加發生活補助計畫」,針對弱勢老人、兒少與身障者,在既有的補助外,加發3個月、每個月1,500元的津貼,並規劃讓適用的人可一次領到共4,500元的津貼。

先看有無僱主再看有無勞保 弄懂自己適用哪個方案

還是太複雜?舉例來說,在旅行社上班的王小明,若公司符合艱困企業條件,且公司沒實施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或裁員,並保障王小明有至少八成以上薪資的話,就適用「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補助方案」,王小明最多共可領到政府補助企業最高6萬元薪資補助。

擔任導遊的陳阿嬌,與遊覽車司機蔡阿貴,夫妻倆常開車帶團到國內各大景點「趴趴走」,也受疫情衝擊,接團掛零。無僱主的陳阿嬌、蔡阿貴夫妻倆,有透過職業工會投勞保,且投保級距為2.4萬元以下,在2018年收入也未達課稅標準,就可以適用「自營作業者補貼方案」,夫妻倆每人各可領3萬元。

在北市「五木」酒店區擔任酒店女公關的林小美,她出場服務的多家酒店,均因政府基於防疫要求而暫停營業,頓失收入來源。林小美從未投保過勞保,也無僱主,就不在「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補助方案」、「自營作業者補貼方案」適用補助範圍,讓她相當憂心。

所幸行政院聽到民眾反映後,與衛福部開會決議,修改「急難紓困實施方案」認定標準,在既有六大標準外,新增兩類適用對象標準,讓林小美這無僱主、未投保勞保,但也受疫情影響生計的勞工,也能快速地申請到1萬元到3萬元的急難救助金,度過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