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
- A-
- A+
做不到斷捨離、覺得「極簡」一無所有?本書作者房間曾被評為「沒看過這麼亂的房間」,現在卻是收納達人!他的「少一件、剛剛好」的7分滿原則,一定適合你!1天丟1件東西,就算是1張收據也好!只要2週,一定會有明顯改變。家裡看起來亂糟糟的,是因為東西太多了在我還住在學生宿舍的時代,總以為房間雜亂是因為「我不擅長整理」。「反正我就是不擅長整理,這也沒辦法。」當時的我其實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是從美國回到日本、卻得苦等行李的一個月期間,我家卻一點也不雜亂。因為家中物品很少,所以衣櫃與抽屜空間都很寬裕,拿出東西後能夠輕易收回去,每一個物品都能放在固定位置,如此一來不用刻意努力也能夠輕易維持整潔的環境。畢竟就算存心要弄亂家裡,也沒有東西讓我亂擺,這讓我初次感受到,原來最大的問題是「東西太多」,而非我「不擅整理」。因此,為了減少家中物品的數量,我開始找機會丟掉不必要的物品。我逮到空檔就開始丟東西,首先是玄關,接著依序是客廳與衣櫃,但是雜物量卻未能減少到能讓生活明顯變輕鬆的程度。仔細思考後發現,這是因為每天帶進家門的物品,遠比我偶爾才丟棄的物品還要多的關係。我的包包、信箱以及孩子的書包,每天都塞滿一堆東西後帶回家中。這令我深刻體會到,養成每天丟東西的習慣,才能夠真正做到雜物減量。我就這樣轉換成「每日丟一物」的生活模式,經過數個月的努力,對於家中雜物減量總算有了具體的感受。儘管簡約的程度比不上剛從美國回日本那段日子,但是不用在收納方面特別下工夫,家裡的雜物就控制在能夠輕鬆整理的「適量」範圍內。「整理」並非一勞永逸,只要還繼續生活著就必須持續一輩子─或許有人光想到這裡就覺得累了,不過只要雜物夠少,整理就可以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在每晚睡前,我都會和孩子一起將房間收拾乾淨,但是其實每次都只花三分鐘而已。只要將家中雜物減量到每天整理也不感到疲倦的程度,就能夠大幅減輕生活中的壓力。養成「一日丟一物,什麼都可以」的習慣─找不到東西丟時,丟張收據也可以身邊有太多雜物時,就難以掌握空間內到底有什麼東西?數量有多少?沒辦法一眼確認,哪些東西重複了? 哪些已經不用了? 如此一來,就難以判斷該丟棄哪些物品。結果就算想好好整頓衣櫃,卻因為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想著「今天先算了吧」,然後乾脆放棄。也有朋友的情況完全相反,在還沒確定「有什麼東西」之下,大丟特丟後,才因為「連需要的衣服都丟掉了」而懊悔不已。看來,想要從一開始就一鼓作氣的捨棄大量物品,也是需要很大的精力與能力。因此我便決定執行「持續天天丟掉一件東西」。鍛鍊腹肌時,設定好「每天做20次×3組」等運動計畫,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行。但是每天只做一次的話,感覺似乎就能輕鬆持續下去。我認為這麼低的標準,應該連懶散的自己都能夠養成習慣。做法非常簡單,一天只要丟棄一個「不需要」的物品即可。找不到東西可以丟時,從錢包中找一張收據來丟也好。我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曾煩惱過「該丟什麼才好」,但是持續三週後,不必特別思考,也能輕易找出該丟的東西。找到適合丟棄的物品也逐漸變成一種樂趣,看到該捨棄的物品就會自然伸出手。隨著家中雜物愈來愈少,心中「捨不得丟」的想法也逐漸淡去。不刻意思考、身體也會自動執行的話,就代表成功養成習慣了。習慣是會跟著我們一輩子的,現在的我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懷著愉快的心情進行雜物減量。有句禪語是「時時勤拂拭」,意思是不要將每天會累積的灰塵放著,必須每天勤加擦拭,而這句禪語比喻的就是人生。放手時,要想著「現在」腦中浮現「我也想讓家中雜物減量,讓生活更清爽」這個念頭時,後頭往往伴隨著「但是」。「但是搞不好哪天會用到就丟不下手」、「但是這個很貴,丟掉太浪費了」、「但是這個充滿了回憶……」,就像這樣,心中會有種種念頭在喊停。意識到心中這些想法並深入思考下去的話,就會難以割捨。直到某天我意識到,「搞不好哪天會用到」是對未來的擔心,「很貴」與「回憶」則是在回顧過往。過度重視不知道會怎麼發展的未來,以及已經無法回去的過往,是否代表輕忽了最重要的「現在」呢?最重要的應該是「現在會如何」,如果現在已經因為雜物過多而不易打掃,也認為家事效率太差的話,就不應該困在未來或過去裡,必須果斷地放手。「現在需要這個嗎? 好像派不上用場。」只要用這種簡單的思維,就能夠輕易放手了。正式展開「一日捨一物」的計畫時,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已經學會在放手時不要思考太多了。我的判斷力經過這些時日的磨練,已經能立刻判斷物品是「真的需要」還是「丟掉也無妨」。在過多雜物干擾下而變遲鈍的直覺與判斷力,經過「一日捨一物」的訓練下變得敏銳許多。有人認為禪是「心的名字」。禪的存在就是為了避免讓心受到知識、地位與過度的思慮侷限,能夠幫助人們捨棄自己的執著,放下刻板觀念與先入為主的觀念等等包袱,以與生俱來的單純心靈生活。「或許會用到」、「雖然不用,但是備著很方便」,或許就屬於空想與想太多這類應該放下的包袱;捨物時會感到「浪費」或「罪惡」,也只是受到刻板觀念束縛罷了。只要這個東西會對生活的舒適度造成阻礙,就先丟掉看看,注意下次購物前應深思熟慮,不要再浪費錢買用不到的東西。實在難以下手時,怎麼辦?以前「難以下手捨棄」的最大主因,是「可能還用得到,丟掉太浪費了」造成的罪惡感,或許有一部份也是覺得「製造垃圾太對不起地球了」。但是這裡談的捨棄其實不只丟掉,覺得東西還堪用時我就會考慮賣掉、送人或捐贈。最困擾的則是賣不掉又屬於「丟掉很浪費」的老舊物品,像祖母送我的抹茶器具,就是我一直下不了手的物品之一。但是這其實是我完全聚焦於與捨棄有關的缺點,沒有去想「讓家裡更清爽」、「縮短家事時間」與「能夠擁有自己的時間」這些優點所致。一直「捨不得」的話,物品就會持續堆積,為此放棄前述的種種優點才是真正浪費。更何況祖母最大的期望,應該是「讓我可以活得像自己」,而不是「因為自己送的物品讓我感到困擾」。遇到實在不知道該不該丟的物品時,我會先裝進垃圾袋後,擺在客廳顯眼的位置。包括衣服、書籍、餐具……等等,這時先不用管分類,總之猶豫不決的時候,就先把東西放進垃圾袋。當然也可以先放進暫時收納用的箱子裡,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放進收納箱的話,很容易就這樣放著了。將不確定是否該丟的東西放進垃圾袋並擺到客廳後,很快就會放下內心的執著,想著「裡面的東西丟掉也無所謂」,所以非常推薦這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