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粉絲發來私信問我說:“我們家寶寶快4歲了,我感覺我每天帶著他的時間也挺多的,但他跟我就是不太親。平時他要什麼,我幾乎都會給他買,這樣吃穿不愁,我覺得我已經很用心的對他了,但為什麼總是感覺孩子對我還是有一層隔閡呢?”
以前我們總以為,誰帶孩子的時間越多,孩子就越喜歡誰,越和誰親近。然而有些家長雖然跟孩子呆在一起,但卻並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跟孩子的相處當中。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常見的場景就是父母抱著手機目不轉睛,而孩子也拿著手機在旁邊看。這樣的方式似乎讓帶孩子變得更加“輕鬆”了。但這種“假裝在陪伴”孩子的行為,其實比完全缺席更加嚴重。
01,你陪伴孩子時,真的是用心在陪伴他(她)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孩子教育越來越多的重視,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把孩子帶在身邊的重要性(避免了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然而家長將孩子留在身邊和陪伴孩子兩者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把孩子留在身邊很簡單,只要給他吃好,穿暖,有東西玩,不哭不鬧就可以了,而陪伴孩子卻需要家長全身心得投入到跟孩子的互動中。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明明我們就“陪”(待)在孩子身邊,孩子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為什麼他還是跟我們不親呢?
為什麼孩子跟家長不親?家長需要捫心自問一下:你以為你在陪伴孩子,但你真的用心了嗎?你是不是也會開點小差,“假裝”自己正在帶孩子?
02,什麼是“半失陪”?
“失陪”:也就是父母因各自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也長時間看不到爸爸媽媽,多指那些留守兒童。
那什麼是“半失陪”呢?所謂“半失陪”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明明父母就在身旁,但卻跟孩子並沒有任何的親子互動。只是簡單得待在一起而已。
“半失陪”也可以理解為低質量的陪伴,時間越長對孩子的傷害越大。
可能有些家長會不太理解“半失陪”是什麼意思?下面舉幾個例子,這些行為其實都屬於“半失陪”。
◆臨時之前,孩子想要讓爸爸媽媽講個故事,或者唱個兒歌,但父母卻表示自己忙了一天了,根本沒有精力跟孩子講故事或者唱兒歌,並勒令孩子趕緊睡覺。
◆放假期間,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然而在遊樂園基本都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在一邊專注得玩著手機。
◆為了讓孩子自己玩耍,不打擾到大人,家長也會買來很多的玩具,但卻都沒有教孩子如何去玩。
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覺得自己給孩子好吃的、好玩的,他們還能在父母身邊,就應該心滿意足。
03,陪伴的重點是高質量的親子互動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為經濟原因,或者戶口問題,又或者上學等客觀因素被不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半失陪”的孩子雖然跟父母在一起,但卻也像留守兒童一樣得不到父母全身心的陪伴。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也許你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陪伴孩子,但偶爾我們可以放下手上所有的事,來全身心得陪伴孩子,讓每一分鐘都充滿意義。
- 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①睡前伴讀:每晚孩子臨睡前,父母可以騰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與孩子讀一本書或者一個故事,並分享讀後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其實讀書對於孩子早期的認知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②親子遊戲:如果孩子突然不想讀書,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些親子遊戲。比如捉迷藏、裝扮娃娃等等。
③盡可能的熱愛生活(比如跟孩子一起做家務、製作點心等等):荷蘭教育家伯納德-李維胡德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三個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提到: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也就是說有的時候,孩子表面上好像沒有註意到家長在幹什麼,但他卻用靈魂感知到了這種陪伴。
結語
雖然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但你真的有用心陪伴他嗎?所謂陪伴其實並不拘泥於時間的長短,也沒有方法的限制,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