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砸 Cybertruck 窗戶玻璃的那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被這翻車的情景笑得肚皮疼,但隨後網絡訂單雪花般飄來,我相信看到這裡,福特的笑容會逐漸凝固,而隨後的 Cybertruck 與 F150 那場拔河的友誼賽,則是公開在挑釁底特律的工匠們。這裡我多說一句,有那麼一點「年輕人不講武德」的意思了。

因為上一個這麼挑釁福特的人還是恩佐・法拉利,而結局就是在福特歷時 3 年,終於在 1966 年勒芒賽道通過 3 台福特 GT40 且包攬前 3 的成績,把這場「逼」撕贏了。

好了回到正題,近日有那麼幾張神秘的中國工程測試車諜照現身網絡,被細心網友對比指認為已經在海外發布的福特全新電動 SUV 產品 Mustang Mach-E,這台近期開始在北美與歐洲開啟交付進程的純電動產品此時諜照現身國內,而這也意味著,福特的「回應」來了,但勒芒賽道的翻身仗會在電動化時代重演嗎?


這幾張諜照能看出什麼?

此次被拍到的疑似國產 Mustang Mach-E 工程測試車,外觀上有兩處與海外版本不同的細節:

其一是前臉處,偽裝包裹中露出的部分前格柵細節與海外市場已經發布的普通版本有所不同,而是與海外 GT 版本的前臉一致;驗證了之前全系採用海外 GT 前臉的消息。

其二是車身左側前後翼子板處,變為前後各有一處充電口的設計,這一改變猜測應該是將交流或直流充電中的一種方式挪到了車身後側,來為照顧中國市場倒車入庫習慣,將常用充電口後移。

同時被拍到的內飾細節,也能看到兩處不同:

其一是中控介面與海外版車型有所不同,介面風格上和此前已經在數款福特中國市場車型上經過驗證的 SYNC+ 更為接近。

其二是中央扶手區域的設計也有所不同,與海外版本的分層與鏤空不同,可以看到這台工程測試車的中央扶手前方被修改為一個連續的中央通道設計,在杯托處隱約還能看見蓋板設計。


在這台包裹著偽裝的 Mustang Mach-E 工程測試車上,我們還是能看到福特為了適應國內消費市場需求做本土化的改變。

但這裡 U1S1 ,從「歷史考古」的角度來看,外資品牌把本土化做好的品牌,尤其是車機交互上的,屈指可數,福特能行嗎?

Mustang Mach-E 為誰而來?

看了開頭,你們肯定猜得到福特 Mustang Mach-E 為誰而來了吧,俗話說「不爭饅頭爭口氣」,這是來自暴躁的底特律人被嘲諷後,賭上 Mustang 之名要跟特斯拉血拚的前奏。

就在最近,作為福特電動汽車業務負責人的達倫・帕爾默在接受某媒體採訪的時候也把特斯拉嘲諷了一把。

摩根大通投資公司一位投資人在試駕 Mach-E 之後的評論可能更加理性:「儘管我們不指望福特在純電動車的銷量上能達到與特斯拉匹敵的水平,但我們確實希望投資者認真看待這家公司在該領域的競爭力。」


做了一個表格對比目前北美市場在售的版本與特斯拉 Model Y 在北美市場的版本,可以看到在相近售價的版本上,續航與加速性能這些硬體指標已經非常接近。而事實上,Mustang Mach-E 長續航版也是過去一段時間唯一一台在條件苛刻的 EPA 循環下跑出 300 英里續航的非特斯拉電動車。

但說回 Mustang Mach-E 外觀設計,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點保守了,相比其他 Mustang 車型,少了很多野性的元素,但好在力量以及肌肉感並沒有消失。


當然這跟定位也有關,Mustang Mach-E 很明顯是只衝著特斯拉 Model Y 來的,這從軸距也能看得出來,Mustang Mach-E 有 2972 mm,比 Model Y 的軸距還要多出 82 mm。


為什麼討論一台 Mustang 要去聊軸距?看來世道真的變了。

回過頭來看這台 Mustang 在細節上的處理,會發現一些福特對於人性化的思考。比如變身 Home Button 按鈕的門把手設計,不少電動車將門把手設計為隱藏式設計,除了設計觀感炫酷,更多考慮其實是降低風阻以提升續航,一般極限情況下會有 10-20 公里的差異。


但隱藏式門把手在冬季有被凍住無法打開的隱憂,福特的解決方案是直接將門把手替換為按鈕,長相與蘋果手機以往的 Home Button 按鈕相仿,按下之後,車門會自動彈開一定距離、便於兩手都提有物品的用戶直接開門,而在前門處更設計了一個小的翼片式拉手、作為冬季冰封車門後的機械備份。

還有就是我心心念念的「前備箱」,因為我一直認為純電動車不給前備箱就是「耍流氓」。


而 Mustang Mach-E 的 136 升的前備箱空間可謂是巨大,除了隨車充,還能放下一堆的「居家用品」。

另外除了最大化前備箱空間之外,福特還加入了原廠的分隔支架設計以增加可用性。另外前備箱防水還可以水洗、有導水孔的設計,也與福特此前在歐洲上市的小車 Puma 的後備箱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合福特與特斯拉之間的故事以及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成熟,我猜測 Mustang Mach-E 大機率會是採用國產的方式。由於國產特斯拉 Model Y 已經把價格拉到了 34 萬以內,而且對於福特來說 Mach-E 的目標就是與 Model Y 正面 PK,所以我估計定價大概不太會遙不可及,會在這個價位區間內。

話說回來,福特打出電動牌,除了回應來自矽谷的挑釁外,當然有也有對於時代變化的思考。

目前在北美以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特斯拉可謂是「當紅辣子雞」,可以說是一種出圈成功的表現。而福特作為 T 型車的發明者,他們也並不想缺席下一個時代。

Mustang Mach-E 賣給誰?

首先,這個問題要拆一下,先看二個層面,一是油車的用戶。二是被電動車教育過的用戶。

再看油車用戶維度,這裡也看兩個方面,一是福特的基盤用戶;二是其他油車用戶。

對於一個正在努力拿到新能源入場券的汽車品牌來說,不是我「潑冷水」,消化其他品牌油車用戶有難度,那麼就要看如何消化自己的基盤用戶,是利用原有的經銷商網絡去快速打開銷售渠道,還是針對基盤油車用戶打「換購」補貼的牌,目前福特還沒出招。

除非福特痛下決心,從品牌到銷售網絡進行全面重建,採用直營模式,壯士斷腕,才有可能撬動其他傳統汽車主流品牌的奶酪。


而擺在眼前的用戶就是,被電動車教育過的用戶。這部分用戶也分為兩類,一是被智能化教育的用戶;二是未被智能化教育的用戶。

但他們共同點是對於電動車的粘性高,因為首先從硬體層面來看,續航也好,電機功率也好,Mustang Mach-E 具備了跟特斯拉 Model Y 叫板的基礎,這對於智能化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戶足夠了。

但話說回來,隨著雷射雷達以及各種傳感器成本的降低,電動化只是「前菜」。電動車賽道最終比拼的還是智能化,這裡就要看福特明年的 Co-Pilot 的表現如何了,畢竟這樣才有機會覆蓋到更多的用戶群體。

寫在最後

呼應一下開頭,當初福特想花 1600 萬美金買下法拉利,最終被義大利人的傲慢所激怒,

無論是出於「復仇」,還是為了「銷量」,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福特願意燒掉遠遠不止 1600 萬美金的錢,去撕贏一場戰爭。

再結合目前網上還爆出了福特也走上了自建充電網絡的消息,且目前已申請充電樁商標「FASTOR CHARGE」,甚至連樣式都跟特斯拉的超充很像。


我們有理由相信,福特這一步,走得很堅決,甚至不惜賭上「Mustang 」之名。而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可以試想一下,保時捷如果第一款純電車冠以 911 的名號,那對於保時捷來說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