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組裝了一台主機,使用了微星B450M Mortar MAX主板和AMD R5-3600 處理器的搭配,固態硬碟配的是一塊便宜的國產固態。當時就有朋友說這塊固態會有掉速的現象巴拉巴拉的,我原本也沒往心裡去,直到前陣子出現了幾次電腦開機後,系統運行卡頓不流暢,必須重啟後才能恢復,非常影響使用體驗。

挑選固態的過程就不細說了,最後入手了鎧俠(原東芝存儲器)EXCERIA Plus G2 SSD。新版RD20在老版本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最為突出得就是將500G讀寫速度提升到了3400MB/s和3200MB/s,與1T、2T版本保持一致。考慮到主要用來安裝作業系統和部分常用軟體,另有機械硬碟存放數據,所以選擇了性價比最高得500G的版本。


鎧俠EXCERIA Plus G2 的外包裝很簡潔,正面主要是產品渲染圖,品牌Logo、產品型號和容量信息分布在四周,沒有太多繁複信息。


背面信息稍微多一點,固態規格是M.2 2280,支持PCIe Gen 3x4(NVMe 1.3)協議,採用BiCS 3D FLASH 顆粒,並且鎧俠為這塊固態提供5年質保。


附件的幾張紙基本沒什麼用,沒有附贈安裝螺絲稍顯遺憾,但是我主板的附件螺絲沒有丟,可以順利安裝。


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正面是一張印製了Logo和型號的貼紙,貼紙下有四顆存儲顆粒。


固態硬碟背面也是貼紙和覆蓋下的四顆存儲顆粒,從整體外觀來看,固態硬碟的做工是比較精細的。


M.2 SSD安裝比普通SSD更簡單省事,直接將固態硬碟插在支持PCIe Gen 3x4(NVMe 1.3)協議的插槽位置,然後擰上螺絲就可以了,省去了供電線和數據線,簡潔清爽。微星 B450M MORTAR MAX 主板的兩個M.2 插槽,只有主插槽支持PCIe Gen 3x4(NVMe 1.3)協議,舊固態只能退居二線做輔助盤了。


SSD Utility是鎧俠為旗下固態硬碟量身打造的工具軟體,可以非常直觀的在軟體中查看固態硬碟的容量、運行狀態、固件版本、溫度、健康狀態,以及對固態硬碟進行空間調整等操作,也可以做一些常規的性能測試。


以下的所有測試基於如下配置進行:

R5-3600 / B450M MORTAR MAX / 8G x 4 3200MHz / Win10 專業版




CrystalDiskMark是常用的SSD測試軟體之一,我分別使用1G和32G小大文件進行測試,最後得到的結果顯示,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在不同大小文件的測試條件下,很穩定的保持在3460MB/s持續讀取速度,和3140MB/s持續寫入速度,和官方宣稱的3400MB/s、3200MB/s相符。


使用TxBench軟體分別用1G和32G兩個大小文件進行測試,兩次讀取速度均穩定保持3450MB/s的速度;1G文件時寫入速度為3189MB/s,16G文件時寫入速度為3139MB/s,與CrystalDiskMark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


另外我使用HD Tune做了一個大文件傳輸速度測試,我選取了50G文件長度進行測試。從曲線圖上能看到在40G之內,讀寫速度基本都穩定保持在3000MB/s左右的樣子;大約40G以後,讀取速度繼續保持3000MB/s,寫入速度會降低並保持在1500MB/s的狀態。


單純的軟體跑分並不能帶來直觀的速度體驗,我特意找到了一張24G大小的PSD文件,用來複製粘貼進行測試。

首先,我把這個文件從老固態複製到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里,受限於主板第二個M.2插槽的速度限制,速度卡在700MB/s的瓶頸。


我將同樣的文件,從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複製到老固態里,同樣也受到速度限制,速度由初速1.7GB/s逐漸降到500MB/s左右直至完成。


前兩次測試能看出在不同硬碟間的數據移動,速度受到低速一方的制約。我只好採取在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理中,將同一個24G文件進行複製操作來測一下速度。測試結果顯示,在同時進行讀寫的狀態下,初速約為1.7GB/s,最後穩定在1.2GB/s左右完成測試。


我日常使用PhotoShop比較多一點,用前面那個24G超大PSB文件來做一個大文件加載測試,看下從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里加載和從傳統機械硬碟中加載的差距。最終結果表明,從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加載所需時間大約80秒左右,從機械硬碟里加載所需時間大約是6分鐘。如果CPU再提升一個檔次,這個時間差距應該可以擴大到十倍左右。


總的來說,鎧俠EXCERIA Plus G2 固態硬碟作為一款專業級別固態產品,無論是開機速度,還是大文件的傳輸以及PS的文件加載速度上都有很明顯的提升,而且速度非常穩定,這些都是在老固態硬碟上沒有體會到的,更不用說傳統的機械硬碟了。最後想奉勸各位有購買固態意向的朋友們,選擇固態一定不要貪便宜,還是要先選擇品牌,不然很容易踏坑,發生在我身上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