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這十年間,山東省報告了4141例狂犬病病例,死亡率100%,其中91.4%的病例在暴露1周內死去。
狂犬病超高的致死率,讓很多新手父母帶孩子出門時,遇到迎面走來的貓貓狗狗時,難免心有餘悸。為此,不少帶娃的父母與養寵物的家庭時常會產生衝突。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關於狂犬病,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一、被哪些動物咬傷需要打狂犬疫苗?
我國感染狂犬病的病例,大部分都是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狗咬傷所致。
但其實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可能會感染狂犬病病毒,特別是食肉目(如貓、狗、狐狸、雪貂、臭鼬、豬等)和翼手目動物(如蝙蝠)都屬於狂犬病病毒的易感動物。
因此,家長在帶小朋友的時候,需要注意儘量不要近距離接觸上述這些動物。
如果被它們咬傷皮膚,或舔舐了開放性傷口、破損皮膚,需要儘快用肥皂水清洗後,前往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有的家長留言問如果被老鼠咬傷、被雞鴨鵝之類的動物啄傷、被蛇或兔子咬傷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根據目前的醫學觀察和研究,以上這幾類動物本身不會感染狂犬病毒,也不會傳播相關病毒。萬一發生咬傷時,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總結一下,如果被狂犬病毒易感動物抓傷或咬傷,原則上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具體是否需要注射,需要視接觸深度和受傷情況確定;除易感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造成的抓咬傷,可不打狂犬疫苗。
二、小動物打過疫苗了,孩子被咬後還需要打疫苗麼?
由於狂犬病疫苗注射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產生抗體,這個時間通常在14天左右。為了讓小動物持續產生抗體,在接種第一針後需要每年加強一針才能維持抗體水平。
如果不知道小動物的狂犬疫苗接種了多長時間,是否已經產生抗體,或小動物注射狂犬疫苗的時間已經超過1年,抗體的保護作用可能已經失效。
此時發生抓咬傷,孩子就有感染病毒的風險,建議還是儘量接種。
除此之外,小動物本身需要注射的疫苗種類也比較多,比如貓需要注射貓三聯,狗需要注射犬三聯。
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在外面接觸的小動物的免疫史,無法確認是否注射狂犬病疫苗,受傷後就需要儘快接種。
若是自己家裡養貓貓狗狗,對免疫情況比較了解,在狂犬疫苗免疫期內,發生抓咬傷,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給寵物注射狂犬疫苗後,應該在抗體產生期內,認真觀察孩子和寵物的互動。
同時,在寵物注射狂犬疫苗半個月後,應該帶寵物去測量抗體水平,確認寵物體內已經產生病毒抗體後,再放寬孩子和寵物的接觸。
三、哪些情況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前面我們提到被雞鴨鵝魚鼠蛇兔等動物咬傷,或家養寵物按時注射狂犬病疫苗並已經產生抗體的情況下,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由於狂犬病毒只能通過人的黏膜、破損的皮膚或者開放性傷口才能進入人體。如果暴露的皮膚完整,是不會被傳染上病毒的。
按照《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年版)指導,人和動物的接觸導致暴露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I類暴露不需要接種疫苗,Ⅱ類和Ⅲ類暴露則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暴露的定義與分級》(2016年版)
其次,如果孩子是被沒有與外界接觸過的、沒有感染狂犬病毒可能性的動物(比如從來沒出過門的貓)抓咬傷,可以不用接種。
此外,如果孩子在 3 個月內已經全程接種過狂犬病疫苗(5 針或 4 針),或全程進行過加強接種(2 針,間隔 3 個月),也可以不用重新接種。
喜歡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但狂犬病一旦發作,100%的致死率讓很多家長不敢讓孩子和小動物接觸。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狂犬病,讓各位爸爸媽媽在遇到意外時,冷靜處理,不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