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小魚缸養魚難,容易死魚,不適合新手。這是真的嗎?
我從4個維度來深度分析一下小缸和大缸的飼養手法的區別,特別是最後一點,是很多新手養魚很容易犯的錯誤,導致大量的死魚。
1、水體大小(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最明顯的)
假設同樣的餵食量,同樣的養魚密度
水體越大有害成分濃度指標上升越慢,相反水體越小有害成分濃度上升就越快。所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小缸的死亡率一定比大缸高。但可以通過換水來降低有害成分濃度,把它控制在不傷害魚的指標水平內,就可以了。
2、換水頻率
小魚缸換水頻率要比大魚缸高,特別是在裸缸的情況下,如果大魚缸每周換一次水,小魚缸也就要每2天換一次,目的就是減少污染物,減少蛋白質及有機物的殘留,尤其是夏天,水溫也比較高,細菌容易滋生,更容易敗壞水質。至於換出多少水,確實沒有固定的比例,需要根據自己的魚缸水體污染程度,才能決定多少水量,千不要盲目地換水,那些什麼1/2啊,1/3啊,1/4啊,這些數據。是別人的魚缸總結出來的,並不一定適合你自己的魚缸,換水會給魚缸的水體造成不穩定性。所以必須得自己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魚缸的換水節奏。整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死魚的可能。只要做好飼養總結,就會越養越好的。
3、過濾系統
由於小魚缸本身體積小,空間小。所以常規來說我們的過濾器也不會很大,過濾的空間是有限的。不能像大魚缸一樣有充足的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空間。在過濾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有所取捨了,小魚缸優先考慮物理過濾,物理過濾的設計效能要大於生化過濾,千萬不要陷入硝化細菌的魔咒裡面去,別把硝化細菌看得太重要。小魚缸的物理過濾包括,人工抽魚便,過濾器阻隔魚便是這兩種。當我們能及時清理這些魚便及食物殘渣之後,水體裡面就沒有過多的蛋白質及有機物產品發酵來源,因此亞硝酸鹽會大大降低,硝化細菌群體的繁衍也會受到到限制。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設置過大比例的生化濾材空間,甚至不設生化濾材空間。因為住在裡面消化細菌就這麼多,你把房子搞再大也沒用。
4、餵食量 (非繁殖魚缸)
小魚缸養的魚本來就不多,投餵的食物的總量自然不能太多。建議小魚缸最好不要用定時餵食器,使用定時餵食器,很容易忽略地觀察魚的食慾情況。人工投餵時候一定要少量多次餵食,邊餵食邊觀察,7分飽即可。何為7分飽,觀察魚的追食速度,由急變慢這時候就可以停止了。等待4-5個小時再餵也是可以的。每天2-3次的投餵完全足夠了,晚上就基本很少投餵了。這樣可以給本來不是很強大的過濾系統減少壓力,有利於保持水質的安全範圍。
總結一下小魚缸飼養觀賞魚,並不困難,也很簡單,唯一和大魚缸有所區別的就是,你需要多花一點點的時間和精力。記住一條定律,控制水體裡面對魚有害的污染物濃度,你就可以玩好小魚缸啦。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我是宇哥,關注宇哥說寵物,給你分享不一樣的養魚知識。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