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業堂叢書》中說:「養生之道,莫先於飲食。」
食物,不僅提供能量,更關乎於身體健康。
吃好吃對一日三餐,比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
以下7大健康飲食習慣,做到5條就很好。
1
少吃多餐
《素問》有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飲食不節制,過多過飽,很容易損傷身體。
能吃是福,善吃是智,少吃多餐,才是遠離疾病的秘訣。
將一天可攝取的熱量分成五到六餐來吃,每次間隔3小時以上。
既能避免熱量過剩引發肥胖,也能緩解腸胃壓力,幫助養胃益胃。
除此之外,還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保證營養得到充分吸收。
2
營養均衡
《弟子規》中講:「對飲食,勿揀擇。」
飲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不挑食,儘量營養均衡。
若是營養不足不平衡,很容易危害身體健康,誘發疾病。
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才能保證身體正常生理活動。
營養均衡還能增強免疫力,對抗老防衰、延年益壽有重要作用。
3
飯前喝湯
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
飯前喝湯,能滋潤腸胃,減少食物刺激,保護消化道。
還可以調動消化系統,有益於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而且,也能增強飽腹感,減少飲食速度,幫助控制體重。
不同人群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湯,但別喝太燙的,避免傷害食道。
4
細嚼慢咽
傳統中醫養生中,飲食講究「蟻性」。
意思是,要像螞蟻一樣飲少食微、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有助於減輕腸胃壓力,促進營養吸收。
充分咀嚼食物也可以鍛鍊下顎力量,保護牙床和牙齦。
不僅如此,細嚼慢咽還能緩解緊張、焦慮情緒,讓人心情愉悅。
5
定時定量
《黃帝內經》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
飲食不僅不能過飽,而且還要按時、規律進食。
如果三餐不定,過飢或過飽,很容易導致代謝紊亂、損傷脾胃。
定時定量,則可形成條件反射,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幫助消化。
國家推薦早餐時間是6:30-8:30,午餐是11:30-13:30,晚餐是18:00-20:00。
在推薦就餐時間內,無論餓不餓,都應適當攝入食物,以七分飽為宜。
6
三少一高
「三少一高」,指的是少鹽、少糖、少油、高纖維。
鹽攝入過多,易引發浮腫、腎臟損傷、高血壓等疾病。
糖攝入過多,易產生高血糖、肥胖、增加心臟負擔等危害。
油攝入過多,易出現代謝性、心腦血管疾病,還會有致癌風險。
多吃些高纖維食物,則可以促進體內排毒、防治便秘、保護皮膚。
7
多喝開水
水是生命之源。
多喝開水,可以調節人體溫度,促進新陳代謝。
也能預防缺水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此外,還能幫助清除體內有害毒素,提高身體免疫力。
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保持血液酸鹼度及粘稠度的平衡。
但不宜飲水過量,避免體內鹽分迅速流失,甚至造成水中毒,每天6-8杯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