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袁靜嫻

10月15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創建95周年之際,由上醫深圳校友會、復旦大學深圳校友會醫學分會聯合組織的大型健康諮詢活動在深圳以線上方式舉辦,共慶上醫95周歲生日。多位醫學界專家參加活動,作線上講座或「雲」義診。

活動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以《全球疫情發展趨勢與中國的科學抗議方案》為主題,圍繞如何科學地防控疫情、科學的數據統計、全球最新新冠疫情情況、全球疫苗研發概況與最新進展進行分享,解析新冠病毒變異趨勢。

盧洪洲在發言時表示,未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將以「亞洲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按照醫療水平國際化、環境設施現代化、醫療服務精細化、診療流程規範化、運營管理智慧化的標準,構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以及預警預測為一體的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區域綜合性醫療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副院長兼附屬二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醫療信息研究所所長於廣軍作為嘉賓,以《基於大數據的醫學研究》為主題,聚焦在近年來大數據在醫療領域前沿的深度剖析,多角度詮釋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的必要性。

於廣軍教授指出,醫療數據已經成為醫院發展的重要資產,醫院管理者必須跟上時代,否則就會影響醫院發展。近年來網際網路在醫療領域的運用不斷深入,在就醫服務、行動支付、在線諮詢、遠程會診、診後隨訪等醫療過程的各個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而大數據也逐漸在臨床工作中被廣泛應用。

比如,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進行疾病與轉歸預測、手術風險及經濟效益的分析等等,而便利的數據收集分析軟體又可以將手術記錄等數據自動入庫、自動歸檔,為專業人員進行臨床分析與科學研究提供便利。

他表示,今天醫療數據的價值正得到廣泛認可,隨著醫療大數據的需求不斷增高,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醫療行業基礎數據層面的建設仍然比較欠缺,大數據應用層面也遠遠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獲得結構化、準確化和科學化的醫療數據,醫療大數據在中國真正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是要保持冷靜理性的思考,腳踏實地,讓醫療大數據在現實中起舞。

此外,活動安排了具有從事直腸癌、胃癌、軟組織肉瘤、淋巴瘤、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腹部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經驗的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副主任醫師任驊,以及專注於肺部腫瘤、食管腫瘤、胸腺瘤等胸部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和研究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小強,就他們的專業研究方向進行了線上義診服務。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