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是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那你知道第一隻進入太空的狗,是誰嗎?
其實它也來自蘇聯,名字叫做「萊卡」。

而在它升空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太空旅行了,但關於它死亡的真相還是被隱瞞了45年之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萊卡」的故事。
「太空備選汪汪隊」
上世紀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太空爭霸賽」十分焦灼,雙方都怕對方領先自己,所以在成功發射衛星之後,兩國就開始琢磨怎麼將人送上去。
顯然直接將人送上去是很危險的,因此人們想出了派動物打頭陣的方法。

美蘇兩國在動物實驗中的偏好有所不同,比如美國喜歡使用與人「親緣關係」更近的猴子,而蘇聯卻更喜歡使用易於訓練,且和人們情感親密的狗。
根據前蘇聯從事宇宙科學研究的馬爾金博士回憶,當時蘇聯航天生物醫學研究所還專門諮詢過馬戲團的馴獸師,最終發現猴子會對突然出現的東西反應過度,很可能在實驗中受驚嚇而死。
馬爾金博士表示,「如果不是狗,人類通往星際的道路可能會艱險百倍。」

早在萊卡進入太空之前,蘇聯就已經選拔出來了幾批狗,火箭和飛船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還專門指定了一組科學家負責訓練這些狗,讓它們服從命令,呆在類似火箭艙室的「鐵箱子」裡面。
1951年6月,兩隻小狗被放入了火箭艙內,抵達了110公里的高空,然後順利返回。

在被選入「太空汪汪隊」之前,萊卡本是一隻在莫斯科街頭流浪的小狗,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當時人們認為流浪狗的生命力和適應力相較其他狗會更強悍,所以航天部門的研究人員就會經常上街抓狗。
許多流浪狗和萊卡一起進入了備選隊伍,但只有萊卡最終被選中執行第一次太空飛行任務。
那麼,萊卡的太空之旅到底是怎樣的?它死之前痛苦嗎?
萊卡的太空之旅
萊卡是一隻雌性雜交犬,性格相較其他狗來說更加的溫順聽話,哪怕被綁在「訓練太空艙」當中進行失重模擬訓練時,也不會特別暴躁。

並且根據資料來看,萊卡在經歷多天的訓練之後,生理機能的表現依舊比較正常,這可能就是它榮譽當選的真正原因吧。
長期流浪的萊卡不明白自己未來要去執行什麼危險的任務,它只是很高興在科研所當中可以吃飽飯、睡好覺,有時候研究人員還會撫摸它的頭,這一現狀使萊卡感到很幸福。

可是人們都明白,由於當時的技術有限,萊卡的太空之旅是單程票,升空之後就無法返回了。所以或許是為了彌補萊卡,在其執行任務之前,研究人員還將其帶回家中,讓它體驗了一天真正「有家有主人」的日子。
最終萊卡在1957年11月,乘坐著蘇聯的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斯普特尼克2號」,進入了太空,成為了遨遊太空的第一隻小狗。

人們不僅為它準備了可以維持幾天生活的狗糧,還在它的身上裝上了各種設備,為的就是觀察萊卡在太空中的身體機能變化,以此來推測人類對太空飛行的適應程度。
雖然大家都明白萊卡此行有去無回,但是依舊很關心這隻「勇敢的小狗」在死前有沒有受到折磨。
蘇聯方面一開始表示,他們為萊卡準備的食物當中有毒藥,這可以幫助萊卡安樂死。後來,也有傳聞說,萊卡是因為太空艙電力不足窒息而死的。

直到45年後,也就是2002年,其死亡的真相才得以公布。
這一年,負責該項目的一位科學家狄米特里·馬拉申科夫表示,萊卡是被「活活熱死」的,因為當時太空飛行器的熱控系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根據資料來看,斯普特尼克2號在成功進入軌道之後,火箭的芯級因為未知原因無法分離,在這種情況下,調溫系統不能正常工作。
很快,艙內的溫度就上升到了40攝氏度左右,而萊卡只能忍受著炎熱的折磨。這期間,各項數據都表明,它顯得異常的焦躁。

可是身處茫茫太空,沒有人能聽到它的嘶吼,更無人拯救它。就這樣,過了5到7小時以後,萊卡身上的儀器傳回了它失去生命體徵的信息。或許儘早的死亡對於萊卡來說才是一件好事,畢竟時間越久越是折磨。
到了1858年4月,載著萊卡遺體的太空艙墜入大氣層燒毀,第一隻進入太空的狗到最後落得了「屍骨無存」的下場。
萊卡去世之後,人們將其包裝成了動物界的「太空英雄」,不僅將萊卡的圖像印在各種東西上,蘇聯當局甚至還為其發布了紀念版郵票。郵票上的萊卡目光堅定,似乎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幫助人類探索宇宙。

2008年4月,俄羅斯還專門為這隻小狗在莫斯科修建了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萊卡「威風凜凜」地站在火箭之上,不少人都會專門前來這裡看看這個「第一隻太空狗」,頗有一種「當你死後,全世界都來愛你」的感覺。
對於這種犧牲,萊卡本身應該是不情願的,可是它沒辦法反抗。所以當萊卡死亡真相被爆出之後,關於動物權利的爭議才得到了人們的關注,不少人對虐待動物和動物實驗提出了抗議。

事實上,除了萊卡以外,還有不少動物也曾乘著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它們有的成功返回了地球,有的卻也成為了太空中漂浮的「一顆星」。
還有哪些進入太空的「動物先驅」
在萊卡進入太空不久後,美國便讓名為艾布爾的獼猴,和名為貝克爾的松鼠猴,乘著朱庇特飛彈進入了太空。
這之中艾布爾因人們操作失誤,在麻醉劑的副作用下不幸去世,貝克爾則成功返航,並且活到了1984年才離世。

後來,人們又相繼將狗、兔子、黑猩猩、貓咪等動物送上了太空,這些動物在太空當中的表現各有千秋,並且隨著人們發射技術的成熟,大多數動物順利返回了地球。
以我國為例,人們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就開始培養「太空小狗隊伍」,找來了不同種類的狗進行觀察和篩選。在完成篩選之後,還會將其放入動物專用的氣壓艙、噪音室、高溫室中訓練,最終選出了兩隻太空狗,一隻叫小豹,另一隻叫珊瑚。

其中小豹在1966年7月乘著生物實驗火箭「T-7A(S2)」上天,隨它一起進入太空的還有四隻大白鼠。後來,小豹在人們的幫助下順利返航,出艙的時候生命體徵正常,成為了中國的第一隻「飛天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