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切除了,小便也很正常!」72歲的張大爺不久前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機器人+保留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如今,他的生活恢復如初,一掃此前因罹患進展性前列腺癌而有的焦慮情緒。
「中國人確診前列腺癌分期較晚,初診早期患者僅占42%,進展性前列腺癌占58%!篩查力度不夠普及、進展性前列腺癌生存率低,是我國當前前列腺癌防治領域需要攻關的焦點。」 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在2022上海泌尿腫瘤國際論壇上表示,相較發達國家,我國多數前列腺癌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致使前列腺癌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70%,遠低於發達國家近100%的生存情況。此外,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帶來的潛在性功能、生育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喪失,也可能是患者忌憚尋求專業治療的重要原因。
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還公布了在該院接受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診治數據,其中,前列腺癌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高達82.6%,接受根治術的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控尿功能恢復率97%、性功能恢復率超70%,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對此,葉定偉教授表示,覆蓋了前列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早篩、精準手術、精準影像和精準分型,構成了前列腺癌多策略融合診療模式「復旦方案」,精準制導的多維度綜合治療為提升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質量帶來了有效解決方案。
篩查關口持續前移,精準早篩方案提升早期診斷率
癌情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市前列腺癌發病數據達到41.57/10萬人,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四位。「有證據表明,當前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可能要更高。」葉定偉教授說。今年9月,浦東疾控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浦東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已超過胃癌,高居男性惡性腫瘤第三位,發病率達58.14/10萬人。
前列腺癌被稱為「退休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從2019年上海各區人口結構比例看,浦東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僅為32.1%,是全市較「年輕」的城區,所以放眼整個上海市,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可能更高些。在現今前列腺癌篩查尚未普及的背景下,發病率如此之高,亟需倡導推行早篩、早診。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西化」,前列腺癌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男性生命健康。葉定偉教授表示,「提高民眾前列腺癌的篩查意識,將早篩關口前移成為從根源上提升前列腺癌整體療效的重要策略。」。
臨床中,抽血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是篩查前列腺癌的最簡單方法,但存在假陽性率高、還需穿刺確診等缺點。對此,葉定偉教授領銜團隊開發的前列腺癌精準早篩「復旦模型」,將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率從單純基於PSA篩查的52%提高到74.5%。
此外,在我國,前列腺癌初篩陽性人群最終到專業醫療機構完成後續診治、特別是前列腺穿刺的比例不到3成。葉定偉教授團隊採用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基地+前列腺癌精準篩查服務站的模式,帶領團隊把優質篩查資源下沉社區,並打通從篩查到治療的綠色通道,將早篩陽性的前列腺癌患者第一時間轉診至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行穿刺明確診斷,有效提高了這些「潛伏」患者的5年生存率。
葉定偉教授還牽頭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前列腺癌篩查專家共識》,將「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基地+前列腺癌精準篩查社區服務站」模式推廣到全國。為將前列腺穿刺精準技術普及到全國、提高穿刺準確率,葉定偉教授作為中國前列腺癌研究協作組(CPCC)主任委員,攜手全國前列腺癌領域專家更新《前列腺穿刺中國專家共識2022年版》。
「復腫技法」領銜精準手術,讓患者生存率、生活質量齊飛躍
前列腺深嵌在人體骨盆最底部,葉定偉教授介紹:相較歐美人群,中國男性骨盆呈現出深馬桶的結構,前列腺位置更窄、更深,相應手術操作空間小、難度大,因此歐美手術方式在國人前列腺癌治療中時常「碰壁」。總結每年千餘例早期前列腺癌手術經驗,葉定偉教授領銜前列腺癌手術團隊摸索出了符合國人骨盆解剖特點的前列腺癌根治手術 「復腫技法」:通過五大關鍵手術步驟,讓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生活質量」齊飛躍,其中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近100%,控尿功能恢復率97%、性功能恢復率超70%。
藉助機器人手術系統的顯微優勢和靈活度,前列腺癌手術「復腫技法」更上一層樓。據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前列腺癌手術量已連續7年居上海市首位,慕名尋求「復腫技法」進行前列腺癌手術的患者遍布各地。目前,腫瘤醫院是全上海唯一列裝兩台4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醫院,機器人手術預約時間大大縮短,讓更多患者有機會從精準手術中獲益。
精準「復腫技法」背後,還有精準的診斷和分型。葉定偉教授說:「獲得更精準的分期是前列腺癌精準治療的前提。腫瘤醫院前列腺癌診治團隊通過對現有診斷方法的優化調整,實現了『1+1大於2』的可喜成果。」據了解,腫瘤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前列腺癌PSMA+FDG PET-CT雙重精準影像診斷。與傳統CT和核磁檢查相比,該方法下,轉移灶檢出率可提升40%,使更多患者得到了精準分期和及時治療。
此外,葉定偉教授領銜團隊從中國前列腺癌人群胚系基因組學研究入手,通過大樣本分析發現,轉移前列腺癌人群的BRCA2突變率更高,由此率先定義了中國人群前列腺癌優選基因檢測靶點,實現國人前列腺癌的精準分型,讓前列腺癌藥物治療策略首次裝上了「GPS」,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療獲得精確制導。
「復旦方案」多策略融合診療模式,提升進展性前列腺癌療效
針對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葉定偉教授團隊通過精準影像和分型、擁抱新藥臨床研究,擴大治療選擇維度、適時且精準的手術等,為大量晚期前列腺癌疑難病患帶來了新希望。為將優秀診療模式推向全國,中國前列腺癌研究協作組(CPCC)主任委員葉定偉教授在本屆大會上攜手協作組全體專家,發布《2022年CPCC晚期前列腺癌中國專家共識》,為廣大泌尿外科臨床醫師提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決策和管理選擇。
今年,頂尖泌尿腫瘤學期刊《歐洲泌尿腫瘤學》刊發了葉定偉教授團隊關於中國人群寡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手術治療價值的研究,該成果首次確認了精準影像定義後的寡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原發病灶手術切除或放療可將三年總生存率提高18%,引起國際泌尿腫瘤學界廣泛關注。
此外,由葉定偉教授牽頭晚期前列腺癌中國自主創新藥物國際多中心研究,經4年多努力,證實首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新二代抗雄藥物「瑞維魯胺」,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相較經典方案,可將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42%,影像學進展風險降低56%。該成果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標誌著中國泌尿腫瘤新藥研究邁向新的台階。
作為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前列腺癌指南和中國抗癌協會(CACA)前列腺癌指南主編,同時也是國際泌尿腫瘤界「殿堂級」俱樂部——前列腺癌聖加侖共識(APCCC)中國大陸唯一代表,葉定偉教授還牽頭了70多項泌尿腫瘤領域臨床研究,希望進一步助力中國前列腺癌創新藥物的快速發展。
作者:唐聞佳 朱煜
編輯:唐聞佳